周日. 12 月 29th, 2024

供应链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它包含原料供货商、制造商、运输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终端消费者等多个主体。

当前,跨境贸易流程复杂,主要体现在:一是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多种要素流动须紧密结合,任何一方面的不足或是衔接不够就会阻碍整体商务活动的完成;二是流程繁杂,国际贸易通常具有非常复杂的流程,牵涉到海关、检疫检验、外汇、税收、货运等多个环节,对于开展跨境贸易的中小制造企业来说,自主解决这些问题会增加不少的企业运营成本。

中小企业在跨境贸易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通畅的问题,从而导致资金困扰。在供应链条中,信息的有效流动,往往比管理产品流动和资金流动更加困难。信息在流动过程中容易失真,导致产品流和资金流的低效运转。例如,在跨境贸易的过程中,单据比产品更难对付(单据构成信息流),这对于资金困难的中小企业来说,信息对称以及通畅也是它们必须要面对的痛点问题之一。致力于外贸综合服务与跨境供应链管理两大领域,打造全产业链的外贸供应链B2B服务平台,为开展跨境贸易业务的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跨境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在全面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智慧化服务。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与供应链平台深度融合,达成自动归类、自动风险预判、自动协同,努力实现部分取代跨境供应链运营过程中人员的脑力劳动,以智慧供应链服务体系帮助进出口企业与关务管理、航运物流、供应链金融高效协同,让企业用户充分体验到互联网为国际贸易带来的规则透明、程序精简、成本低廉、通关便利和运作高效的专业化服务。

鉴于制造企业在跨境进出口业务中普遍存在信息不畅、资金不足、风险难控等问题,江苏跨境针对碎片化的进出口企业供应链需求,提供全面解决方案。通过建设跨境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与监管场所、理货公司、承运企业、货运代理等企业的数据联网,有效提升物流通关效率;与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等各参与方共建“数据信用”体系,打通供应链各参与方信息孤岛,促使信息透明化,提升风险发现和控制能力,为跨境业务全流程提供金融服务,实现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向跨境供应链综合服务企业的升级。

跨境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运用国际贸易惯例,遵循国际贸易规则,建立涵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其他贸易大国的法律法规、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和商业管理等知识信息库,收集、归纳、整理和提炼进出口事务管理要素,针对不同用户角色,区分贸易方式,创新服务理念,建立国际贸易标准化的商业模型、信息平台和跨境供应链服务体系,提升中国进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实现规则对标、管理对标、服务对标、平台对标,逐步提高中国标准在国际贸易规则应用及制定过程中的话语权,促进贸易便利化。

跨境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搭建外贸综合服务、全球云关务、可视化物流和供应链金融四大协同平台,建立平台间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机制,构建跨境供应链智慧化体系,实现业务自动归类、风险科学预判、资源高效协同(见图1)。

基于IoT技术的智慧跨境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总体架构由数据采集层、公共服务层和应用层组成。数据采集层主要负责采集管理来自供应链设备底层的数据,包括来自智能终端设备和企业内部应用系统的数据;公共服务层主要提供编码解析服务、编码发现服务、安全管理等相关服务;应用层采用SOA的思想构建,即以web服务为主要形式,以跨境贸易企业为核心,支撑IoT应用、业务数据交换、跨境贸易企业应用集成。

图1跨境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体系

(1)外贸综合服务平台

公司基于多年海关数据沉淀,互联“关检汇税”,互联中小企业,利用“互联网+外贸”创新模式,打造高效率通关系统,将风险进行定价与可视化,优化进出口企业的时间、空间、资金等要素配置。

(2)全球云关务平台

以企业关务管理需求为导向,对标国际贸易规则、国际贸易通行做法和国际贸易惯例,为加工贸易企业、大型进出口企业提供标准化、智能化的关务操作、关务管理、关务审计、关务规划、AEO认证、关务融资、贸易支持等进出口关务及电子商务管理服务,实现进出口企业关务管理“合规、安全、高效、低成本”。

(3)可视化物流平台

在跨境物流重要物资商品流通中将RFID技术应用于自动化识别,研究复杂跨境贸易物流现场中RFID读写器的射频抗干扰技术,开发符合复杂环境要求的高频、超高频电子标签与条码兼容的读写设备,并进一步开发小型化、嵌入式RFID读写模块;实现商品在仓储、运输、配送等全程动态追踪管理,实时掌握商品所处的作业环节,同时与国外物流、仓储等机构进行信息对接,实现跨境供应链物流全程可视可溯。

(4)供应链金融平台

公司以跨境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为核心,完成业务流程的可视化配置,与第三方系统无缝对接,实现银行、保理等金融业务的线上一站式服务。通过“M+1+N”模式,连接银行与企业,为出口企业提供票据贴现、订单融资等服务,为进口企业提供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国内信用证等服务。引入各类型金融产品,包括融资管理、外汇相关业务、资产业务,公司以平台上的大量真实贸易数据为依据,进行集约化、规范化监管,实现金融资源对中小企业的支持。

还加大外贸综合服务的大数据风控模型建设,加强政府部门间、企业间、平台间的数据协同和结构化设计,进行信用升级。建立以上游生产企业产能配置、行业现状、进出口经营数据、中国信用保险海外客户信用数据为底层数据池的全链条数据协同。计划由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江苏跨境、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发起设立百亿规模的“政企银保资金池”,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从解决15%的退税资金延展升级到解决70%的出运后融资。

“赊销易”是基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信保)保单覆盖下的应收账款融资(见图2)。

图2 赊销易的业务流程

“押汇易”以用户符合信用证条款的全套单据为质押,银行参照票面金额将款项提前垫付给出口企业,帮助企业快速回笼资金(见图3)。

图3 押汇易的业务流程

“备贸易”为基于信用证项下的订单提供提前垫付货款的服务,帮助出口企业解决备货期间的采购、组织生产、货物运输等资金需求(见图4)。

图4备货易的业务流程

跨境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运用国际惯例,遵循国际规则,通过与上下游环节协调,制定符合跨境供应链业务需求的服务标准规范,实现报关数据、退税凭证数据、物流全程数据、银行收付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提高贸易流程的协同化水平,实现降本增效。

一、供应链描述

供应链是一个包含原料供货商、制造商、运输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终端消费者等多个主体的系统。整个供应链打通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需要多节点合作。

笔者所在公司从事轻奢品跨境贸易,处于供应链一环,上游为海外供应商,下游为国内分销商和终端消费者。

随着业务发展,公司自研了一套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海外采购、国内销售、商品管理、仓储物流、财务管理等。

二、国内销售

1. 2B订单

国际贸易主要有两种形式,即一般贸易和跨境贸易。根据客户不同,贸易形式也不同。

以下是对一般贸易和跨境电商的对比:

公司根据供应商货单确定销售商品。货单的获取途径有两种,其一是供应商系统和公司系统对接,进行数据同步;或者BD和供应商沟通线下获取数据,并实时更新。

销售通过货单和客户沟通,确定商品数量和销售价格,然后创建销售订单。轻奢品的跨境贸易,由于采购金额巨大,需要确定销售订单,才能进行采购,既销售订单和采购订单是关联的。

采购商品到达保税仓,将根据客户的送货单进行送货,例如京东,同一批货将分散送往京东在各地的仓库,保税仓将产生多个发货单。

客户收货后对商品质检,正品入仓、上架;残次品则和客户协商或以折扣入仓,或送往第三方维修后再入仓;或者退回公司自营仓库。

值得注意的是,残次品的主要来源是:公司在保税仓质检,客户质检,客户退供,以及消费者7天无理由退货等。

2. 2C订单

2B业务若采销不健康,不可避免会产生库存积压;同时质检产生了大量的残次品。因此拓展2C业务,消化库存是重要的一环。

2C的销售方式分两种,其一为京东、天猫、得物等平台的传统线上店铺;其二是直播销售;轻奢商品,如衣服、帽子、配饰等,也适合直播。

直播销售,公司可以和达人合作,由达人推荐、销售商品;公司也能自营账号,通过视频、直播销售。

拍视频、直播的样品需统一管理,每个新品至少需要一件。样品一般是轻微残次品,或是在其他平台的采购。样品通常会多个达人互相转寄,依次使用。公司需要跟踪样品所在,使用结束后回收样品,然后以残次品入仓。样品如果管理不好,回收率很低,将是一笔很大的成本。

三、海外采购

1. 供应商

企业所面对的供应商是各品牌的代理商,各自有代理的主品牌。

BD拓展、管理供应商,丰富企业品牌库,增加采购时的询价、比价的选择;同时提高销售竞争力。

供应商等级是影响采购的重要因素,评级维度包括送货时效,品牌丰富程度,商品质量,售后服务质量等。

2. 海外采购

采购需求来自于销售订单,确定需求后,向多个供应商询价、比价;根据供应商等级,以及可提供的商品数量,送货周期等综合因素确定采购供应商。

跨境采购,由于时间跨度长,供应商提供的商品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在采购的各个节点,例如获得供应商发票、获得箱单、以及商品送达保税仓时,需要更新商品信息及数量。

采购订单分为现货、re-order、期货三种类型:

现货:供应商有足够的商品,可满足采购需求Re-order:供应商没有足够的商品,但品牌商有,需要供应商向品牌商采购期货:供应商、品牌商没有足够的商品,需要品牌商生产才能进行后续采购,整个周期长达2到3个月

周期长,采购就需前置,并考虑商品的销售季节;例如T恤,需在3月份完成采购,否则错过夏季,影响国内的销售将造成库存积压。

商品到达保税仓,仓库人员质检,正品入仓,上架;若发现残次品或少货、错发等。销售需和客户同步质检结果,根据客户是否接受问题商品,BD再和供应商沟通解决,或以折扣价入保税仓,或者退回供应商,供应商补发等。

四、海外仓OMS的主要功能模块

OMS功能模块

即使都是跨境电商的OMS,但是由于业务不同,其中的功能模块也会有所不同。但是总体来说可以分成这么几大类:

仓储操作相关,即「进销存」,也就是入库单,出库单,库存管理这三个模块;

基础资料相关,例如产品(商品)管理,产品映射,仓库管理,物流管理等;

规则与策略相关,这是OMS很核心的一个功能,可以灵活应对复杂多变的业务场景;

计费相关,例如账户资金,账户流水,账单核对等;

具体的功能模块如何设计,有哪些难点和踩坑点,会在后续的文章中展开,此处还是以科普基础知识为主。

海外仓OMS一般都是给需要使用海外仓服务的客户来使用的,作为一个偏「前台」的产品,功能和模块都会做的轻量化一些,所以上手很方便。

对于产品设计者而已,也需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尽量操作简洁且易于上手,不要给客户造成太高的使用成本。

海外仓OMS的核心流程

OMS核心业务流程

OMS的核心流程其实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进销存」,围绕着产品创建,入库和出库管理来展开的。

对于跨境电商领域的而言,很多时候大家都会用ERP而不是OMS,OMS反而是和海外仓WMS配套的居多。

当某个电商卖家需要使用第三方海外仓的时候,就需要使用OMS来对订单进行管理,然后将数据推送到WMS中。

跨境电商ERP和海外仓OMS相比较,主要的区别有以下几个点:

跨境ERP基本都有刊登功能,而OMS基本上是没有的;

跨境ERP会有采购模块,而OMS基本上是没有的;

跨境ERP的核心是在一个管理系统中完成大多数的操作,而OMS基本上还是以仓库发货为核心;

跨境ERP会有成本,利润的核算,而OMS中则主要是以仓库作业费用为主,不太会核算利润;

OMS的下游是WMS,而跨境电商ERP的下游可能是内部是内部的仓储物流模块,可能是其他OMS,也可能是其他WMS;

除了以上几个关键的区别之外,还会有很多其他的模块的区别,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了解。

简而言之,如果是对这两个系统不太熟悉的朋友,可以大致粗略地把OMS理解成「瘦身版」的ERP即可。OMS的侧重点是在仓储端的精细化作业,而ERP则是全流程、全业务面的覆盖。

五、跨境电商海外仓(OMS篇):仓储模块之入库功能设计

在学习OMS的入库功能设计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海外仓头程与尾程相关的知识。因为对于国内仓库来说,调拨入库单是最常见、最频繁的一种方式,而对于海外仓来说,头程备货入库才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那什么是头程呢?

简单来说,从国内将货物运输到海外仓的整段过程称之为头程。海外仓如果要发货的话,那么必须提前大批量备货到仓库,这便是头程要做的事情。

了解了头程的定义之后,我们再来看看什么是尾程。

海外仓将货物运输到消费者手里的整段过程称之为尾程,也就是物流渠道商从仓库提货然后派送到消费者手里的整段流程。

由于海外仓已经部署在了当地,所以尾程所使用的渠道大多数都是本土一些常用的物流渠道,例如在美国常用的就是FedEx Ground、USPS等,欧洲常使用DHL、UPS、DPD等。

如果觉得文字描述太不太具象化,可以查看下图便于理解:

摘自《跨境电商与国际物流:机遇、模式及运作》

1.头程入库的几种方式

头程是将货物从国内运输到海外仓的整段过程,抛开运输方式和运输国家等外在的限制,单从系统的数据交互来看,一般会有这么2种头程入库的方式。

国内直发头程入库;

国内中转头程入库。

从系统数据的交互角度来看,国内直发头程入库就是创建的入库单信息直接推到海外仓WMS中,然后用户再选择合适相应的货代及运输方式等,将货物送到海外仓库中,供海外仓入库。

货物发出之前,除了要符合出口报关的一些要求之外,也要满足海外仓收货的要求。例如FBA仓库的货件计划(入库收货计划),就需要用户提前贴好FNSKU和箱唛,然后预报给FBA仓库端。

国内中转头程就是先将创建的入库单信息推送给国内的集货仓(中转仓),然后将货物送到仓库。由该仓库帮忙做一些预检查、贴标或者装箱打板等,最后再将该入库单信息推送给对应的海外仓。接着集货仓(中转仓)帮忙订舱、拼柜、处理一系列出口报关的流程等。

以上两种方式各有优劣,不同的客户会选择不同的头程方式。

对于第三方海外仓来说,例如一些比较知名的海外仓(谷仓、万邑通、4PX等)都会有头程代发这一块的业务。

而其他一些中小型的第三方海外仓或者自营的海外仓,可能就直接自己联系对应的货代,然后从国内仓库直发过去,而不走中转代发头程的方式。

在本文中提到的关于OMS的仓储模块的入库设计方案,主要是针对「国内直发头程」的业务模式。「国内中转头程」这一块我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在此就不多展开了。

2.入库单的管理

在国内的电商仓储中,入库的创建一般都是在ERP中或者采购系统中,OMS一般都是重点用来处理订单出库的。

而在跨境电商仓储中,由于几乎不会有直接采购到海外仓的业务,所以入库单的创建一般都是会放在OMS中,而且创建的入库单大多数是以调拨(备货)入库为主。

信息流和业务流

如果从系统的角度来看,OMS的入库单其实算是比较简单的一个模块。

用户创建入库单,选择需要入库的仓库,接着填写入库的明细,填写准确的装箱单,然后补充些关联信息就可以推送信息给WMS了。

系统上创建好了入库单之后,还需要准备实物,按系统填写的内容装箱或者先装箱后再填写到系统中,接着一切就绪之后就可以联系货代进行出口报关相关流程。

出口报关的业务一般都会线下做,所以在此也不展开了。当出口报关的手续和流程都走完了之后,业务人员可能还会在OMS的入库单中补充船期或者柜号等信息。

六、跨境电商海外仓(OMS篇):物流渠道、物流产品与物流下单

对于海外仓而言,尾程的物流价格是最大的盈利点,不同的代理级别,不同的账号等级,拿到的价格差距比较大。基于此,如果可以在保证客户物流体验差别不大的前提下,尽量通过一些算法和策略,去选择背后最合适的物流渠道(物流服务),那么就能带来额外的一些收益。

因为客户支付的价格是固定的(对客户报价是统一的),但是实际的成本却可以通过物流产品的选择策略来动态调整。有些海外仓服务商也称之为「物流比价」,可以选择是优先考虑价格,还是优先考虑派送时长或者考虑妥投率等。

通过上述两个简单的例子,相信大家对物流渠道和物流产品的基本概念有了了解,接下来我们再来聊聊关于物流下单的事情。

1、物流下单的两个节点

物流下单一般有两个节点:前置物流下单和后置物流下单。前置物流下单就是在OMS当中完成物流下单,而后置物流下单就是在WMS当中完成物流下单。

前置物流下单就是在OMS系统中向物流商的接口请求物流面单,把一些物流的Label,还有跟踪号等拿到了之后,再跟订单其他信息一起推到WMS当中,让仓库端直接就可以作业了。

后置物流下单,一般就是指OMS只把订单信息推送到WMS中(一般会指定物流商或者物流渠道),WMS接到了订单之后,向物流商的接口请求物流面单,拿到了相应的信息之后再开始作业。当然也可以先进行作业,然后根据实际的打包情况,再向物流商申请物流面单。

1. 前置物流下单的好处

前置物流下单的好处就是把一些复杂性的操作,异常的处理流程等放在了前端。因为国际物流有很多规则,也有很多要求,所以物流下单经常会失败。失败的原因千奇百怪,例如说地址是黑名单地址,地址里有小语种字段,一些必填字段没有填写,甚至是因为一些特殊情况一些国家或者地区暂时不能使用该物流服务,需要换过一种……

放在OMS端的话,会有专门的这种物流下单人员或者客服人员去处理这些异常,可以比较快速准确地响应问题。而且由于海外仓的人工成本比较高,如果能在前置就把物流下单拿到的面单、跟踪号等等信息一起推送给仓库端,仓库端只要按要求执行,拣货、打包、称重这些环节就OK,而不用花费其他精力去处理这些物流的信息。

2.后置物流下单的好处

后置物流下单则是把一些复杂性操作,异常的处理交给了WMS的一些人员来处理这样的话。意味着在仓库端就需要安排这样的一个岗位或者在国内安排这样的岗位,让他登录到WMS系统中去处理这些东西。物流下单处理完了之后再将状态流转到可作业的状态,让仓库操作端的人员根据订单情况去拣货作业。

在处理物流下单的异常的时候,如果遇到了一些订单,是需要跟前端电商平台的买家进行交流的,那就需要把这个单回推OMS或者标识为异常,及时通知OMS的用户,让他们去联系前端的买家,然后处理后再反馈给WMS。WMS的物流人员再发起物流下单,直到成功为止。

在WMS端完成物流下单看似没啥特别的好处,但是有一个特别明显的优势是OMS没办法做到的。

在WMS端开放获取物流面单的接口,可以比较好的支持「一票多箱」的场景,关于什么是「一票多箱」可以在下文中查看详细描述。

如果WMS支持物流下单,那么就可以在作业之前先不拿物流面单,等作业完了,打包之后再看具体情况来获取物流面单。有多个包裹,就获取多个物流面单,这个是WMS后置物流下单最大的优势。

除此之外,后置物流下单还有「订单取消」的一些优势,因为很多时候订单到了仓库客户可能会发起取消订单或者拦截订单的指令。而后置下单由于节点靠后,很有可能取消指令到达的时候还没有物流下单,那么直接取消订单就可以了。如果已经物流下单了,取消订单的时候可能还需要取消物流下单。

因为有一些国际物流商有规定,一旦下单成功了,即使没有真正的发货,也会收费。如果需要取消订单,也需要顺带取消物流面单。

3、一票多箱的几个难点

之前海外仓很流行做自带物流包装的一件代发,基本都是小件,而且也不需要打包,直接拣货,复核出面单之后就贴面单发走。

但是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多的海外仓开始做一些差异化的服务,例如主要发一些中大件或者多元化一些的产品。

这些产品数量可能多,也有可能单个体积偏大,所以在打包装箱之后发现会分成多个包裹,如果按普通一件代发的玩法就会发现走不通,因为物流面单只有一张,而货物却有多箱(多包裹),这种现象在行业内称为:一票多件或者一票多箱,也有称为Multiple-Package Shipments或者子母件的。

一票多箱示意图

3.1. 难点一

在国际物流渠道中,并非是所有的物流渠道都支持一票多箱,能支持一票多箱的渠道还是比较少的。如果想要使用一票多箱的服务,还需要额外的对接相应的API接口,如果没有对接呢,也做不到一票多箱。

对接一票多箱的服务是属于物流对接的话题,后续我会再写相关的文章来补充说明。根据之前的一些经验,如果是首次做这一块的功能主要的难点或者疑惑点大概会有:

一票多箱的跟踪号是怎么展示的?母子关系还是子子并列关系?

一票多箱是否需要和实际打包完成的箱子一一对应?没有一一对应会怎样?

一票多箱的计费是怎么样的?按重量一直续重计费还是单箱单独算?

一票多箱的轨迹怎么抓取和展示?

在此,我直接把我的趟坑经验也分享一下,解答一下上面的问题。

不同的物流商展示方式不一样,例如DHL就是母子关系,FedEx是子子关系,但是会有一个Master Tracking Id;

需要一一对应,因为物流商自己也会称重,有些物流商可能会按实重和预报重取大来计算,如果没有一一对应,可能会多收费;

不同的物流商计费方式也不一样,例如DHL是按续重计算,FedEx则是按多包裹单独计算;

这个和第1点是一样的意思,一般来说会有一个主单号,可以用来查询轨迹;FedEx好像是查询任意一个包裹的轨迹信息都会带出其他兄弟包裹的轨迹信息;

主流的物流商的一票多箱

3.2. 难点二

根据上面的信息,我们知道在获取一票多箱的物流面单的时候,一定要知道包裹被打包成了几个,这样才知道要获取几张面单。所以获取物流面单的节点应该是在仓库拣货完成,而且打包称重之后再进行,操作人员需要录入打包的明细或者叫做装箱明细,用来向物流商下单。

因为物流下单的时候需要提供包裹有多少个,每个包裹多重,甚至有一些物流商会要求提供每一个包裹的尺寸,用来计算体积重。

此流程对系统来说不难,但是对仓库操作人员来说就很复杂。而且还需要考虑一个场景,那就是正常的包裹流程和一票多箱的包裹的流程应该怎么区分?

假如用户是在OMS端进行物流下单的,那么仓库还没有打包的时候肯定不知道要下单几个面单。而如果用户是在WMS端下单的,一般都是先下单再作业,此时还没有拣货作业,其实也不知道具体有多少个包裹。

经过我之前大概的调研和实践,最终我们选择采用了「双路线」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即OMS和WMS都支持物流下单。

无论是在OMS端物流下单还是WMS端物流下单,都默认按一个订单一个物流面单的方式来获取面单。如果在打包之后发现一个物流面单不够用,需要使用一票多箱,那么再让仓库端录入打包明细,重新获取新的物流面单。

3.3. 难点三

最后一个难点其实和第二个有很大的关联,当重新按一票多箱的信息去获取物流面单之后,之前的历史数据怎么处理?

历史数据主要就是:跟踪号和面单,以及背后衍生的一些计费,交易信息等。

之前的物流跟踪号还有面单一般都需要取消,因为有可能即使不发货也会被收费,如果明确知道某些物流商下单了不发货是不会扣费的,也可以不取消。

另外就是衍生的一些信息需要列举出来,逐个分析。

例如有些ERP抓取到了物流跟踪号就会反馈给电商平台标记发货,但是其实后面马上就会取消这个跟踪号换成其他的,而ERP大多数都不会抓取第二遍,所以最好是设置好一个合适的节点再让ERP来抓取跟踪号,确保不会再变化了。

很多OMS在提交订单到WMS之后了,一般会根据订单的信息和报价表进行费用的冻结,如果变成了一票多箱之后,对应的报价表也变了,需要重新计算费用再冻结或者扣除费用。

还有历史数据到底是否要记录留档,还是直接更新替换即可,需要结合业务自己去分析再给出应对策略。

尾程物流其实是海外仓区别于国内仓业务形态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涉及到OMS推单的逻辑,订单接口的数据回传,WMS的作业流程,BMS的计费方式,库内打包要求,轨迹追踪,货况分析等都和尾程物流有关系,而仓库的基本作业方式和国内都大同小异,经验完全可以迁移。

七、仓储物流

1. 物流运输

跨境物流运输分海外运输和国内运输。

海外运输是从供应商仓库到国内保税仓。需要第三方货代到供应商处取货,通过海运或空运到达保税仓;国内运输是从保税仓或自营仓到客户仓库,通过物流或快递运输,运输方式一般为陆运和空运。

因为疫情及俄乌战争,导致海外运输成本增加,甚至货物滞留海外无法及时运到国内,错过了销售窗口,造成很大的损失。

2. 库存

根据商品运输阶段,商品库存分为供应商库存、在途库存、在库库存;商品以条形码为唯一标识进行管理。

供应商库存:已经下单采购,还未从供应商处发货的理论库存在途库存:从供应商处发货,运往保税仓的库存在库库存:公司仓库已有的库存,分为已报关和未报关两类。在库库存需定期盘点,不同仓库为了送货方便也会经常调拨库存

样品较为特殊,需要独立于商品进行管理、记录;样品和商品可以互相转换。

仓库中除了商品和样品外,还有物料,即纸箱、防尘袋等,这些也需要采购,并记录库存。

3. 残次品管理

在库库存包含正品和残次品。

残次品来源:

保税仓质检发现的残次品商品送到客户仓库,质检发现的残次品客户退供的商品消费者7天无理由退货。这一类退货需通过溯源码检查,避免将其他公司的商品退回

残次品处理:

找第三方公司维修,维修后通过质检可以转为正品残次不严重的,以折扣价销售给客户和消费者严重残次的,只能销毁

五、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主要分为采购付款、销售收款、毛利评估、账单核对等。

根据历史订单数据、公司成本、市场售价等,设定每个品牌、品类的毛利范围,高于这个范围才能确保公司盈利。

毛利评估是为了审核采购单和销售单的可行性,预测公司收入;对单个商品和完整订单都需要评估。超出毛利范围的需要业务员上级审核;超出毛利防火墙的需要财务审核。

毛利=(销售价-成本)/成本

不同客户,成本也会不同,一般包括:商品成本、运输成本、存储成本、销售成本、货品损耗、维修、物料成本等。

同一批采购商品可能有多个销售渠道,有批发订单、零售订单;销售价需要根据采购价、毛利范围设定,同一商品销售价会存在不同。财务定期核对账单,同时核验毛利是否符合公司要求,对后期采购和销售提出建议。

六、什么是订单分仓

订单分仓本质上是订单审核的步骤之一。即在审核时根据货品的库存情况、收货地址等条件找到最合适的发货仓库。由于相比于订单金额等因素仓库因素的确定性更高,出于提升操作效率的目的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一些配置条件自动分配仓库代替人为地分配仓库,所以分仓策略也逐渐地从订单审核中剥离出来。

七、订单分仓的目的和应用场景

1. 订单分仓的目的

提升供应链中仓库到消费者或者销售端的效率。在满足订单需求的情况下,实现配送时间和配送成本的优化,甚至可以改进配送方式,提高配送的质量。通过区域的中心仓、前置仓达到履约效率的提升。

2. 应用场景

具备在同一国家/地区设置多个仓库的电商平台或卖家。比如京东,京东优秀的履约效率背后是无数分布的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仓库和不断迭代的分仓规则。

对于订单履约效率有强烈的要求,比如每日优鲜等同城生鲜电商平台。

总结来说一个oms系统中是否需要包含订单分仓这个环节,以及如果需要在系统设计上要做到什么程度。决定因素在于所服务的对象是否有多个仓库、是否对于履约效率有强烈的要求。

八、订单分仓的三大因素和流程设计

影响订单分仓结果的有库存、仓库、店铺三个因素。

1)库存

库存作为第一因素的原因是任何交易的基础是等价交换,买家付钱你发货。虽然在电商场景中买家不清楚平台的销售库存是否等于实物库存,但是如果买家下单后需要采购或生产再发货。那就可能会导致订单的取消和失去了提升履约效率的意义!

2)仓库

在满足发货库存需求的前提下选择距离目的地最近的仓库(前面已经举例仓库位置对履约效率的影响这里不再赘述)。可以通过收件人信息中的省/市和仓库地址中的省/市比对,比对不上可以通过第三方开放的能力计算距离。

3)店铺

店铺不是一个必需的因素,存在的意义在于前两个因素失效的情况下用来兜底。比如跨境电商平台加密了订单中收件人地址信息,无法计算仓库位置并且在不同的国家都有仓库。这时候就需要通过店铺来辅助确定使用的仓库。

流程设计(本流程中不包含店铺的因素,各位读者在设计时根据业务的场景设计流程):

八、总结

订单分仓既涉及OMS也涉及WMS,这就造成了业务的复杂度高。作者在写作时为了避免文章篇幅太长,对于拆单、订单SKU和库存匹配以及一些异常的场景,以上是对供应链管理部分内容做的简要总结,还有很多内容没有涉及,例如客户管理、商品管理等。

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复杂的,专业要求很高的领域,需要我们不断理解、深入。比如分仓时仓库无库存但是有采购在途等,但比较粗略的带过了或者没提,如果各位读者对这些感兴趣的可以在下方留言。

Avatar photo

作者 UU 13723417500

友情提示:现在网络诈骗很多,做跨境电商小心被骗。此号发布内容皆为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无意冒犯,如有侵权请联系13723417500删除!

声明本文由该作者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发表回复

群通天下
服务平台
跨境人联网
U品出海
选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