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多方信息源,世界上最大的电商集团亚马逊首席执行官安迪在内部发布了一份公告,称亚马逊将在未来几个星期针对业务、网络服务等重要部门进行裁员,裁员规模为9000人。尽管安迪一再强调裁员是无奈的举动,但是仍然引发了外界的广泛热议。有资料显示,这是亚马逊进入2023年后的第二次较大规模裁员,2月份已裁员18000人,涉及、电商、云计算等核心业务。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商公司,亚马逊曾是国内电商公司争相对标的国际电商头部企业。除了传统电商业务外,亚马逊公司还将业务拓展到多个领域,其中芯片研发、、云计算等业务的营收规模已逼近传统电商收入,共同构成亚马逊公司最重要的业务体系。有数据显示,亚马逊年营业额一度超过5000亿美元,这个体量相当于美国一年从中国进口商品的价值总和,其年度营收和年度利润多年稳居世界五百强榜单前十名,因此亚马逊可以称得上是全球最大的电商公司。那么问题来了,如此庞大的商业帝国,又是如何陷入裁员困局中的?

第一,疫情管控放开后民众对电商的热度在下降
有消息人士指出,2022年对亚马逊来说是非常艰难的一年,其内部经常传出股价下跌、总部大厦停工等负面消息。进入2023年后,亚马逊在第一个季度就两次传出裁员消息。这些现象都指向了亚马逊的业务问题。众所周知,2021年年中的时候,西方主要国家在对待疫情问题上就选择了“躺平”,由于西方自古以来的“自由”价值观,使得放开后的民众纷纷选择线下“报复性”消费。自此,电商业务开始遇冷,作为世界上最大电商公司,亚马逊自然不会例外,其关键区域的电商业绩极速下滑,部分区域跌幅一度超过50%。

除此以外,美元加息而导致的购买力下降也是影响亚马逊营收的主要原因。有资料显示,自2021年开始,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购买力就开始下滑,称得上是全球性消费疲软。在这个大背景下,亚马逊的营收下滑完全符合逻辑。根据亚马逊公布的2022年年度财报,2022年亚马逊的营业利润为122亿美元,2021年营业利润为249亿美元,同比跌幅为51%,可谓是营收腰斩。

第二,盲目投资导致亏损
随着全球新能源市场的飞速发展,全球竞争格局已逐步清晰,特斯拉凭借技术优势和成本管控力,在行业内独领风骚、一骑绝尘。为了对标特斯拉汽车,亚马逊注资美国新能源皮卡和SUV生产商rivian,然而这家被称为特斯拉最大竞争对手的rivian却在去年巨亏,连带股价下跌。有消息人士披露,亚马逊在这次投资中不仅没能改变新能源竞争格局,连带亏损高达127亿美元,超过电商营业亏损,年度累计亏损超过300亿美金,可谓是血本无归。对于这次投资,已经有股东质疑管理层的投资能力,并将这次投资视为非理性投资,属于自食恶果。

正如业内所预测的一样,2022年的亏损就好比多米诺骨牌一样,已传导至亚马逊的各个部门。2023年第一季度接连两次大规模裁员,预示着亚马逊为了自保开始断臂求生,一旦核心业务开始裁员,势必会动摇整个业务体系。可以肯定的是,这两次裁员必将让亚马逊2023年的营收和利润进一步下滑,曾经依靠交叉补贴维持集团正常运转的策略也必将捉襟见肘。对此,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