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实基金已在内部投资决策全流程中系统性融入ESG和环境相关因素考量,在投资研究、组合管理、风险管理、投后尽责管理中深度推动可持续投资理念,引导转型
《投资时报》记者 李翠枝
当前,在“双碳”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引领下,可持续投资已经成为资本市场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同时,绿色低碳转型也为资管行业开启巨大的投资机遇。因此,将ESG融入投研流程已成为资产管理机构的共识。
在此阶段,资产管理机构对ESG发展有何独到思考?如何践行ESG投资?
2022年12月22日,标点财经研究院联合《投资时报》举办了“见未来•2022第五届资本市场高峰论坛暨金禧奖年度颁奖盛典”。上市公司及金融机构数十位重量级嘉宾在此一年一度的盛会上共聚一堂,在新时代背景下,共同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及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完善贡献力量。
在“从概念走向实践•中国ESG发展思考与投资践行”主旨演讲环节,嘉实基金ESG研究部负责人韩晓燕以《ESG与转型金融》为题,分享了嘉实基金在转型金融方面的一些实践。
据韩晓燕介绍,作为业内最早布局ESG的公募基金公司,嘉实基金率先组建了ESG专职研究团队,并构建和发布买方机构首个ESG评价体系。基于过去几年深度ESG研究积累和投研实践,嘉实基金已在内部投资决策全流程中系统性融入ESG和环境相关因素考量,在投资研究、组合管理、风险管理、投后尽责管理中深度推动可持续投资理念,引导转型。
资料显示,韩晓燕是CFA和FRM持证人,拥有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硕士学位和北航金融工程学士学位。目前担任嘉实基金ESG研究部负责人,有超过十年的ESG投研经验。自2018年3月起加入嘉实基金,带领北京和香港ESG研究团队,搭建起嘉实基金ESG研究体系和ESG投研平台。
嘉实基金ESG研究部负责人 韩晓燕关于低碳转型的一些思考
韩晓燕认为,在低碳转型中,资产管理机构需要发挥好专业桥梁作用,顺应国家政策方向、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需求,将绿色、ESG因素纳入资产配置框架和投资决策流程,引导资本流向有利于低碳转型的领域,弥补气候投融资的巨大资金缺口,也让投资者享受到各产业绿色转型所带来的投资红利。
对于低碳转型相关的投资风险与机遇,韩晓燕表示,在研究端,嘉实基金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框架进行分析。她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维度进行了简要阐述。
在宏观层面,实现“双碳”目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但传统能源的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因此在实现能源结构转型发展时要在保障能源供给的基础上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短中长期关系,兼顾经济和民生发展,进而实现稳妥有序、安全降碳的战略目标。
稳妥有序转型也需要考虑到我国在能源生产与消费上存在区域不平衡的特点,过快推动能源大规模转型将对传统能源生产地区的经济和产业发展带来较大影响。在实现低碳转型时要考虑为传统能源生产地区提供生态补偿和减排支持,通过外部政策、资源和融资来帮助其发展非煤经济和新业态。
宏观层面实现经济的绿色低碳化,技术突破是关键。目前我国低碳技术发展仍处于探索突破阶段,存在前沿低碳技术成熟度低,无法低成本、规模化应用等问题。过去国内低碳技术的早期开发与示范项目主要以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主,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国有企业加大对CCUS、氢能、储能等前沿技术的研发投入,但仍存在民营企业参与度低、社会资源引入不足等问题。
在中观行业层面,由于不同行业的商业模式、环境和社会外部性不同,导致各行业面临的低碳转型相关机遇与风险暴露水平不同,在不同时间周期上气候变化议题对各行业基本面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因此在考虑转型问题时,须结合各行业特点和实质性议题进行分析。
而从企业微观视角来看,韩晓燕称,在转型过程中,企业需要平衡短中长期经营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兼顾考虑各利益相关方的诉求,在满足环境监管要求的基础上努力消除负外部性,并平衡好能源转型与能源安全及与员工、社区间可能存在的矛盾,在公司战略、资本支出、技术创新、人才储备、人员安置方面提前做好准备。
积极开展尽责管理
在高碳行业广泛需要转型相关的技术、资金和专业支持,但又无法得到目前绿色金融体系的支持背景下,转型金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过去资本市场用脚投票或撤资的方式并不利于支持平稳转型,专业机构应该更加积极发挥股东影响力,赋能和督促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我们认为常态化的尽责管理将在推动转型中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 韩晓燕称。
因此,嘉实基金助力低碳转型的重要一环,是积极开展尽责管理。据了解,嘉实基金十分重视逐步深化与被投企业的ESG沟通和投票参与,制定了ESG尽责管理方案和目标,设定气候变化等为优先事项,并在积极股东行动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持续帮助企业提升ESG和气候变化应对能力,同时应用内外部数据定期评估沟通企业的ESG绩效变化情况,推动持仓公司的实质性提升。
“过去一年我们与石油石化、有色金属、新能源、汽车制造、医药、消费等多个行业的多家龙头代表型企业开展了ESG专项沟通,在绿色低碳转型机遇、公正转型、ESG治理、信息披露等核心议题上提供了专业建议,参与后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韩晓燕介绍道。
举例来看。某大型有色金属冶炼企业近年积极在海外扩展业务和投资,其稀有金属储量占全球前列,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重要能源金属供应商。基于嘉实气候变化风险及机遇测算框架,嘉实基金认为,这家企业面临极大气候转型机遇,将长期受益于全球交通电气化和清洁化提升的趋势。但由于金属采矿和冶炼行业仍属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其所面临的环境相关风险较高,虽然公司在环境管理方面实践在国内行业较为领先,但在低碳转型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并须做好准备以应对海外更高的ESG和气候变化相关监管要求。
嘉实ESG团队会同基金经理在近半年时间内持续与该公司管理层进行一对一ESG沟通,提示企业加强环境和气候变化应对管理,加快制定碳中和战略和中长期目标,鼓励公司开展TCFD、CDP等信息披露,提高透明性等。在此过程中,嘉实基金与企业增进了互信,并推动公司的ESG表现提升。
赋能新能源产业ESG能力建设
嘉实基金认为,除了推动传统型高碳行业的转型,扶持和赋能新能源产业的ESG能力建设也非常重要,这对于提升我国新能源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把握低碳转型相关的投资机遇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方面,嘉实基金又有哪些实践经验?
以国内某光伏产品制造商为例。嘉实基金从公司发展早期就开始参与,基金经理和投研团队一直与公司核心管理层保持密切沟通和交流,过程中不断支持公司融资并开展技术创新、扩产、降本增效,也推动了员工股权激励计划的出台以及节能环保等措施。嘉实基金ESG团队过去两年与基金经理配合,在系统性梳理光伏行业实质性ESG议题的基础上,对该持仓公司也提出专业ESG建议,该公司在后续取得了内外部ESG评级的显著提升。经过多年发展,该公司市值从几十亿增长到千亿级规模,成长为全球光伏产业链上领先的制造商,为投资带来丰厚回报。
在演讲的最后,韩晓燕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发挥深度ESG投研优势,致力于为投资者和市场提供更加丰富的绿色和转型投资工具。我们也期待与资本市场各参与方一道,合力推动转型金融,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