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地桩、填水坑、上ERP。
作者 | 武静静
编辑 | 栗子
“工厂必须改造!这钱必须花!”
2020年2月的某个凌晨,在连续失眠好几个晚上之后,50多岁的林官军决定搏一把。
让林官军失眠的,是他花了20多年心血经营的一家木制玩具制造工厂,名叫世玩欣,主要是给欧美的知名品牌做玩具代工的生意。一块块木板被做成字母、汽车、迪士尼公主等各种模样,贴上五颜六色的形象贴纸,被售卖到欧美市场。
世玩欣的一款拼图产品
从2010年起,由于人工流水线生产的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林官军曾经对工厂进行过自动化改造。当时每年花费了两三百万,陆陆续续四五年时间,耗资近两千万。
他知道这次的改造,花费一定只多不少。但他依旧坚决。
林官军是那种“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好”的人。他认为既然下决心进一步改造工厂,这次就干脆改得更彻底。除之前已经完成的产线外,他要把包括仓库在内的整个工厂全部完成智能化改造。
他盘算了几遍大概的投入产出:“自己的工厂规模不大,一百多个工人,到手的利润累计下来才几千万元。“全改造的话,可能要把前N年赚的钱都砸进去。确实成本不低,风险也有点高。”
对一家木制玩具工厂而言,在如今这个所有企业都在“勒紧裤腰带”的时点,做这么一笔不小的智能化改造投资,林官军的“这一搏”有些冒险。他甚至想过:万一改造失败,工厂如何继续经营?
林官军告诉自己没有退路。
前段时间,公司负责招聘工人的同事又从安徽空手而归。然而这已不是第一次。没有工人,工厂就无法开工。
招工难会引发一连串蝴蝶效应。
前几年,受制于人工生产效率,工厂的产能一直无法突破亿元,无奈放弃过很多订单。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工人年龄越来越大,个别产线甚至开始减产……
问题接踵而至,林官军下了决心。
上一次部分产线的自动化改造虽然花费不小,但也让林官军尝到了甜头,产品品质的优良率提升带动营收增长。所以,这次的智能化改造,林官军决定搏一把。
很难想象,两年之后的2022年,这家曾经不懂AGV是什么,连ERP都没有的玩具工厂,如今一跃成了台州当地智能工厂的标杆,获得了台州政府的认可与肯定。
一直以来,制造业智能化都是“龙头的游戏”,对于资金实力不足的小工厂来说,智能化转型无异于天方夜谭。但林官军做智能化改造的决心与实践,以及多年在业务一线对工厂痛点的洞察,为国内成千上万的中小制造工厂走出了一条智能化范本。
1.草根逆袭剧本:第一桶金和两位贵人
看创业过程,林官军的经历俨然是一出草根逆袭创业改变命运的励志故事。
林官军是土生土长的台州人。1987年高中毕业后,与大多数台州本地人一样,他也选择去工厂打工。上世纪80年代的台州,已经一扫此前边隅小城的贫态,成为全国工艺美术产品重要出口基地之一。和林官军一样的年轻人们纷纷涌入家庭作坊式的小工厂,制作出一个个彩灯、圣诞礼品、雕刻摆件、刺绣。这些工艺品漂洋过海,最终被挂在某一家美国人的圣诞树上,被放在一位英国人的汽车里。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5年。1992年,28岁的林官军遇到了一位来自香港的客户Jack(化名),也是林官军商业生涯的第一位贵人。
这位香港商人主要做海外小商品贸易,每年下半年都会来台州大量订购圣诞树等圣诞装饰品,并在圣诞节前卖到欧美市场。和林官军合作几次后,Jack萌生了一个想法:他不想每年都在台州遍寻供应商,他想找一位值得信任的人长期合作。而能干实在的林官军显然是最合适的人选。于是Jack决定先做一单生意试试。
他迅速向林官军抛出邀约:“我需要一批圣诞工艺品,你愿不愿意从工厂出来单干?”
当时正值改革开放之后江浙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台州已经是东南亚最大的圣诞工艺礼品出口生产基地之一。林官军显然不想错过这次机会。他离开工作了几年的工厂,另起炉灶自己着手开始安排。得益于出口大潮,当时,林官军所在的台州市黄岩区从街道到周边的十几个村庄乡镇,家家户户都在做圣诞礼品。很快,林官军就找到了几个家庭作坊为他生产圣诞礼品。
几个月后,林官军收到了70万元货款。这是他自主创业之后的第一桶金。刨去生产成本,林官军净赚十几万,一跃成为当年的“万元户”。
就这样,靠着圣诞礼品的生意,8年时间里,林官军一步步完成了超百万元的年营收,自己也完成了第一笔原始资本的积累。
在这期间,1996年,在广交会上,来自港台和海外的玩具贸易商给了林官军把生意做的更大的新机会,他也遇到了商业上的第二位贵人,一位来自台湾的客户。
这位客户希望林官军帮他生产几款木制玩具:“一个木盒子里,可以装26个英文字母,或者0-9十个数字,以及一些小的玩具。”
当时他也不知道木制玩具的销量是否会有圣诞树好,但林官军还是接了这单生意。也正是这单生意,让他找到了接下来20年公司的发展主线,并将生意做到了千万规模。
当时,恰逢中国玩具代工业务快速腾飞,全球玩具已有75%都由中国制造。而欧洲社会的育儿支出却在增加,玩具销量持续攀升。林官军所做的木制玩具正好符合父母对“原生态、健康环保”的要求。
就这样,借助广交会,林官军陆续结识了不少来自荷兰、欧美等地区的玩具贸易商,也开始与一些全球大型的玩具贸易公司有了初步的合作。所以从2000年起,林官军停掉了圣诞礼品的业务,把所有重心放在木制玩具业务上,业务也正式走上正轨:
2002年,世玩欣品牌创立;
2005年,公司正式拿到了进出口牌照,新厂房揭牌,规模增长两倍,年产值达到2、3千万;
2007年,世玩欣和欧美市场最大的几家玩具销售公司都有了合作,
2012年之后,年产值翻倍增长。
那些年的林官军事业蒸蒸日上,生活也儿女双全,颇为圆满。
现在回忆起来那些光景,他言语间都是对时代馈赠的感谢,他感恩自己处在一个个“爱拼就能赢”的年代。在那个阳光灿烂的八九十年代,江浙一带,像林官军那样实现草根逆袭的创业者比比皆是,他们把物美价廉的各类中国制造产品输送到世界各地,把世界工厂的名号扛回到中国头上。
2.潜伏的危机
但是,一路的顺风顺水背后,问题也在水面下涌动。
产品生产效率和质量问题首当其冲。2007年开始,世玩欣陆续和几家大型的美国和欧洲玩具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业务越做越大。当时欧美市场对玩具的质量和品质要求非常严格,但由于那时工厂工人工艺水平参差不齐,产品良率一直上不来。
在2010之后,世玩欣就开始进行一些机械化的尝试,但由于一开始团队中没有人懂机械,设备与自己的产线情况不匹配,买回来之后也没能真正用起来。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2015年,林官军想起在广交会上看到的一些自动化生产设备改造案例,他萌生了新的想法:没有现成的设备就从零开始做,比照手工生产的思路,按照自己工厂的生产流程,量身定制世玩欣产线上专用的自动化设备。如果真做好了,既能减少在关键工艺环节上对产线人工依赖,又能提升产品良率。
林官军从台州跑到深圳寻找设备厂商。由于木制玩具生产的非标化,当时只能从手画图纸、3D建模到机器生产,把之前完全由人工完成的打磨抛光和贴纸环节替换成机器完成。
这是世玩欣首次尝试引进自动化机械,过程中难免失败:有一次在进行丝印工艺环节的进机械化改造过程中,由于二代机采用六边形翻转,不符合木制丝印工艺,只能报废,最终才选择模拟人手的原始动作,打造出丝印自动化生产线。但这次改造还是让林官军第一次尝到了技术的甜头:“以前三五个工人一起贴贴纸,贴出一万张成品需要5天,现在一台机器一天就能搞定。”
之后的2010~2015年,世玩欣一边从手工作坊向自动化工厂前进,一边在产能每年增加500万元的发展节奏中高歌猛进。
一些新问题又随之而来。
当时,世玩欣工厂工人的平均年龄直奔四五十岁,很久都招不到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此外,在2015年之后,工厂的产能遇到了瓶颈,连续三年都有没有大的增长,似乎再也不能突破。
但那时候由于业务发展良好,世玩欣的订单都接不过来,对于这些潜在问题,林官军并没有过多在意。
让他真正感到危机的是2020年春节之后的那天。
跑去安徽阜阳招聘工人的同事,去了几次竟然一个人都没有招到。
虽然当时工厂就完成了部分生产工序的自动化改造,但在产线各个工序间流转、出产线之后的各类物品和配料运输、仓库盘点、出库运送等环节,依然需要大量工人来完成。
当时的世玩欣已经和几个大客户签约,如果不能招到工人,势必影响最终的产品交付,公司也会面临严重的后果,林官军着急整夜失眠。
不得已,林官军一边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高价招聘工人,另一边让现有工人提前结束春节假期加班赶工,总算度过了产能危机。
在此之后,林官军下定决心,必须完成整个工厂的智能化改造,否则等待自己的只有关门大吉。
3.寻找智能化答案,跑遍半个中国
虽然下了决心,但如何实现智能化改造,对于当时的林官军来说,根本不知道如何回答。“之前我们连AGV是什么都不知道,对智能仓库这块的知识更是几乎为0。”林官军向「甲子光年」坦言。
“用到哪些设备”“找哪些厂商”“大概花费可能有多少”……这些问题成了摆在林官军和工厂面前的一座座高山,他们只能通过网上搜索,一点点学习寻找答案。实际上,这正是如今国内绝大多数中小工厂智能化转型的现状。他们对各种技术产品并不了解,更相信眼见为实,更希望每一分钱都能花在刀刃上。
除了网上搜索之外,林官军还带领管理团队跑遍了中国大大小小的智能工厂:亚洲最大的新华书店仓库、吉利湖州发动机智能工厂等等。“当时我们7个人,跑了五六万公里,把能参观的智能工厂都跑了个遍。”
过程中,林官军对自己工厂的智能化改造有了更清晰的想法,态度也更加笃定:“产品从产线下来就能让机器人运送到下一道工序上;仓库要建成那种很高的立库;最好成品出库后直接送到门口的物流车附近。”
但在到底选哪家厂商来合作,林官军跑了三个月也一直没有定下来。他有自己的疑虑:“这些成功的智能工厂实践,都是家大业大的大型公司,有的输送线上跑着上千台AGV和AMR小车,有的堆垛机仓库都比世玩欣的工厂大,看上去都非常不错,但和自己工厂大小差别太大。毕竟我们公司规模也就百人左右,厂房面积也有限。还是要花时间再筛查一番,对比一下有意向的几家厂商,按流程招投标再做决策。”
意料之外的决策落定发生2020年9月的一天。当时,受旷视科技的邀请,林官军和团队去宁波市参观知名电器品牌公牛的智能仓库改造项目。原本这次的行程与往常无异,但在参观过程中,一位公牛工人的几句话瞬间让林官军改了主意:“这是我们第二期和旷视合作的立库项目。相比第一期,我们产能翻了两倍,从50亿增加到150亿。”
就是这句话,让林官军在参观结束之后,迅速找到旷视在宁波的业务负责人,当场签了合同。
在他看来,当时的合作签约并不草率,因为他已经看遍大半个中国的智能工厂,已然不是最初的小白了。并且他相信,真正在产线上工作的工人是最真实的用户,他们的反馈最直接有效。“原本旷视就在我们的候选名单里,而且他们的工厂,核心软件和硬件都是自己的,能够支持到比较好的定制化需求,适合我们这样工厂非标化严重的企业。”
至此,世玩欣工厂的智能化改造已然箭在弦上。
4.智能化改造之路:知不易,行更难
但比起多年前的机械化改造,这次的智能化改造比想象中更复杂,牵扯的业务流程也更多。
智能工厂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看得见的机器人配送、机械臂抓取货物、机器人贴膜只是这项工程中的冰山一角。形形色色机器人组成的智能工厂的价值也并不是在于分别给工序上减少了多少工人,而是在每一道工序上,用看不见的软件将机器和人的工作信息流通起来,一起更高效地造出更高质量的货品。
除了搭建庞大复杂的业务系统之外,更难的一项还在于旧厂房的改造。世玩欣的工厂占地面积有限,林官军希望把工厂1-4层的空间都尽可能利用起来。
改造前,林官军和同事就图纸规划就和旷视的项目经理反复打磨了上百次,最终确定了核心框架:在四层楼的厂房中改造出“三个智能仓库,三条智能产线”。
三个仓库同时开工,难度可想而知。世玩欣的员工章丹提到,那时候,林官军基本上每天去现场,早上最早去,晚上最晚回,全程一直坚持盯着工厂改造的进度。
改造的过程处处是难题。其中最难的是搭建一个300平方的智能立体仓库——由于货架宽度是7.52m,最终只能在这个宽度只有7.55m空间内想尽一切办法降低误差,留出3cm的空隙。同时,为了满足24m的堆垛机高度,还需要把整个仓库下沉80cm,施工难度极大。
当时,为了更好地解决各种难题,旷视物流业务事业部总经理徐庆才亲自跑到世玩欣的施工现场进行指导作业。
突发的难题也在出现。
施工期间。南方正值台风季,有一天半夜11点,项目经理巡场发现,仓库地坑漏水,开始紧急联系人,最后林官军和工人一起,顶风冒雨中把水排干,把坑堵住。
最终,智能仓库顺利完工。
最难实施的智能立体仓库
上图就是完工之后的智能仓库,托盘堆垛机、料箱堆垛机(Miniload)、箱式仓储机器人(CTU)、大大小小的AGV(或称“AMR”)、输送线、提升机等设备正在有条不紊的运行。旷视自研的AMR机器人小车穿梭其中,把生产车间和中心仓库连接成一体,实现成品自动化、智能化出入库,以及半成品板材、厚拼图块拉漆和添漆等工序的自动化、智能化搬运,实现了仓库和所有产线的联动。
硬件设备搭建之外,另一个难题是林官军非常陌生的软件系统。
此前的世玩欣一直是完全人工记账记数据的方式,没有用过ERP产品,更没有上线过专业的MES系统。但这次改造中规划的智能产线意味着,需要丰富的软件系统来把硬件和不同工序连接起来,协同调度不同产线作业。
为了和仓储管理系统联动一起,2021年1月林官军咬了咬牙,硬着头皮上线了ERP软件,并开始发动所有的员工填不同业务的BOM表,定下几个月必须把系统ERP基础数据完善好的任务。“说实话,以前也想过要不要用ERP,但看了很多身边工厂的实践,因为体量没那么大,大家基本上也没用起来。这次是箭在弦上,不能不发了。”林官军谈到。
除了金蝶的ERP软件,世玩欣另外两大核心系统就是旷视的WMS仓储管理系统,以及旷视的WCS仓储控制系统。
终于,在历时一年半之后,2022年3月,所有的软硬件系统都完成上线,世玩欣的智能工厂也正式成型。
在整个工厂运行中,改造后,世玩欣的生产工序:原材料→下料→贴纸→胶合→冲压→盒子抛光→丝印→包装成品→回库的所有流程中,都实现智慧生产与智能仓储的联动。
林官军告诉「甲子光年」,由于目前各个业务环节的数据已经全线打通,目前,每一个从产线出来的玩具盒都自带着数据属性,不需任何的二维码,就能清晰地看到它的流转进度和位置,员工远程就能看到工厂的生产进展情况。其中,世玩欣也用了旷视的AI底层技术,利用旷视河图进行整体调度下,优化管理。
5.结语
在「甲子光年」看来,林官军和世玩欣的工厂智能化改造的故事背后,是万千中小制造业的缩影。这些年来,他们几乎全部从零开始,走入此前一无所知的数字化丛林中,一边历练,一边向前。
如今,改造后的世玩欣智能工厂已经运行了几个月,林官军也测算了一下实际的价值:“预计可以年产2000万套木制玩具,日产值100万元,仓储空间利用率提升了3倍,生产效率提升超过2倍,并大大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同等产能下人工环节减少60%。”
智能工厂比林官军想象中建设得更好,他也充满了信心:“今年接待了一个从法国过来的客户,看到工厂现在样子后非常惊讶,也非常欣赏,希望现在全面放开后,更多的客户来看看。”
谈到智能化改造的建议,林官军觉得没有捷径但一定有决心,“像我们这样传统的工艺品行业都能成为智能化车间的标杆被政府表扬,其他很多工厂也都能够实现。”
乐观的同时,新的不确定的疑云依旧在盘旋。“世界局势快速变化,没有人知道未来将会发生什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做好充分的准备,等机会来临时,尽力抓住它。”
眼下的林官军有了更多的底气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