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张云河
12月29日,人民日报第2版“一线调研”刊发长篇报道《电费单里的幸福指数——从两个家庭用电量看消费升级好势头、生产生活新变化》,其中报道了广西富川县姑娘张婷发展电商带富农家等情况。涉及广西的部分,摘编如下:
从山沟沟到县城边,广西姑娘张婷——
电商带富农家
本报记者 张云河
夜幕降临,易地搬迁安置点,灯光璀璨。
厨房,张婷左右开弓,“噼里啪啦”,电磁炉炒菜;“咕嘟咕嘟”,电饭锅熬粥。阳台,妈妈唐玉娥手拿电熨斗,熨着衣裳。客厅,4岁的大女儿淇淇打开55英寸的液晶大电视,跟着音乐边跳边唱……菜出炉,粥出锅。一家人围坐用餐心满意足。
张婷出生在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的山沟沟里。2020年,她的家搬到了富阳镇立新安置点,“这日子简直比我们富川的脐橙还要甜。靠直播销售农产品,收入大大增加,腰包鼓起来,几乎每个月,都要添件新电器。”南方电网数据显示,今年前11月,广西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达435亿千瓦时,与2012年前11月的168.4亿千瓦时相比,增长了158%。
12月29日,人民日报第2版版面。
新社区
1516.77千瓦时!电表里的数字闪烁着。这是张婷家今年前11个月的用电总量。
“每度电将近五毛三,一个月七八十元吧。”张婷说,“跟山里比,最大的变化是电力足、用电稳。”
张婷回忆,搬来前,用柴火烧水,一到冬天,洗澡就跟打仗一样,必须速战速决。为啥?灶台只有一锅水。嫌凉想烧第二锅,根本来不及。洗完收拾柴火,若不小心身上沾灰,心情最糟糕。
“家里每月电费也就几元钱,最耗电的,是那几个灯泡。”张婷说,“后来也陆续买了些电器,多成摆设:空调带不动,电磁炉热不了。有次还烧断了电线,‘滋滋’冒烟,吓人得很。”
搬家后可不一样,手机里的“购物车”满满当当。轻轻一点,快递到家:冰箱、烤箱、微波炉,电脑、空调、热水器,两个电磁炉,一个炒菜、一个煲汤。“天冷了,我又下单买了暖风机,给家里老人尽尽孝心。”
物流网络四通八达,末端触角向乡镇加速延伸,得到实惠的不止张婷一人。
一部“巴枪”(快递扫描枪),快递入库出库全解决。富阳镇快递驿站快递员柳小小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她每天要处理快递500多单,一半多与安置点有关。“各个快递公司在这儿都有业务。取件很方便,用设备一扫就行,来取家用电器的特别多。”
单富阳一个镇,便有12家快递驿站,平均每天服务接近7000人次。
立新社区用电量也在节节攀升。“社区目前有搬迁人口926户3925人,今年前11个月的用电总量超过144万千瓦时。除了家家户户用电,还有路灯26盏、电梯26部、电子门禁13个、车辆电子识别系统4个。光电动车充电桩都有两大组48个。”驻村第一书记莫润建说。
电动摩托车是住户标配。搬迁户唐荣君开了间维修店,补车胎、换电池,“生意还可以”。
新农村
“今晚到明天,多云,气温6到14摄氏度,偏北风3级。我爱我家,平安富川靠大家。”刚到路坪村,就听见村里的气象大喇叭广播天气预报。新华乡路坪村,是张婷的老家。爷爷张绍雄舍不得老宅,还留在村里,“10多年前,怕烧坏电线造成全村停电,一到用电高峰,就村口这个喇叭都不敢用。”
那时候,村里最多的电器就是电磁炉。赶上过节,特别是春节、三月三、中秋节,十里八乡,来客一多,电就不够用。电线细、电压低、负荷大,“小牛拉大车”,电线烧坏,停电半天。
碰到寒潮最危险。电线老旧,抗冰能力差、融冰技术有限。电线上裹的冰凌比手臂还粗,很容易倒杆。2008年初发生的雨雪冰冻灾害,几个乡镇全都停了电。
为改善供电基础设施水平,当地建变电站、换变压器、拉电线、“小线变大线”……做了不少努力,但总归资金少、投入少,效果不明显。
转机发生于2019年开展的农网升级改造。两年间投入5.1亿元,相当于富川此前20年的电网投资总额。“光是在路坪村,就投了198万元,新建3个公变台区,改造输电线路5.5公里。”南方电网广西贺州供电局副总经理钟康说。工作人员去路坪抢修电路,以前骑摩托车,现在得开皮卡,不仅要带工具包、安全带,还有对讲机、无人机、测温仪;以前抢修得大半天,现在通常一个小时。
走在村里的小路上,扣肉、粉蒸肉、豆腐酿、辣椒酿、腊肉炒竹笋……香味扑鼻而来。路坪村党总支书记唐星说:“如今村民不光电磁炉,家里其他电器都能放心用。田里也开起了电机。收入更是节节高,如今人均年收入10800元。”
新经济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瑶乡婷妹子。富川脐橙大丰收,九分甜一分酸,鲜嫩多汁。喜欢吃的朋友,点击屏幕下方小黄车购买呦。”直播卖水果,“云消费”正红火。地头,张婷身着民族服饰,剥开脐橙,果肉颗粒分明。
2020年,张婷创立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在网上帮销乡亲们的农产品。不到两年,公司已发展到30余人,策划、运营、客服、拍摄等一条龙运营。合作的主播有100多人,分散在全国各地,各大短视频平台都有账号,加起来粉丝超千万,各种农产品,至少卖出了500吨。张婷说:“这几年,手机成为富川农民的新农具,直播带货成为新时尚,‘春芋夏梨秋薯冬橙’,一年到头没有淡季。”
别看现在风生水起,初创时张婷可没这么顺。县乡村冷链物流发展不均衡,导致产品口碑上不去,成本下不来。“有回滞销,脐橙烂在地里。瞥见果农偷偷抹泪,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张婷说,“直到县里农产品电商产业园开园,我心里才踏实。”
产业园内一接通电,分拣设备、预冷库、自动称量装箱生产线就运作了起来。产业园整合了仓储、分拣、运输等各项服务,自2020年7月运营以来,年均加工水果3500万斤,电商水果快递件200万件。张婷也把公司的加工团队搬来,仅水果打包这一项,就带动60多名农民增收。富阳镇蒋家寨村村民毛碧英在她公司务工,一个月能挣3000元。
电商发展了县域经济,也让更多人端稳了饭碗。2021年,富川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4亿元,同比增长40.79%,当地现有2363家各类电商从业主体,带动就业2.3万人。借助“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更是提速升级。2021年,当地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2175万元,同比增长92.24%。
要说张婷家哪个电器用得最频繁?“那肯定是直播用的环形补光灯喽。大小不同,功率也不同,我这个大的更耗电。但直播效果好,能帮老乡们卖更多货。”张婷笑着说。
最近,记者再次见到张婷,她正搭着手机架、调试补光灯,准备参与“清橙计划”促农助学志愿服务项目。目前,该项目累计帮助果农销售脐橙23万多斤,销售额近160万元,爱心款资助金额达47466元。
如今,富川正在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暖洋洋的补光灯下,直播中的张婷,笑得很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