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全球化智库(CCG)“2023全球经济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企业海外布局将面临何种新环境?如何把握全球投资新趋势?会上,围绕“机遇与挑战”,来自政策界、商界、学界的资深研究者和实践者对此进行了热议。

投资环境变了,企业出海面临新挑战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常务副会长兼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郑超在会上提到了“对外投资合作”的概念。他说,实际上对外投资合作也是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1979年就开始发展,共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那时我们具有劳动力整体的比较优势,所以第一阶段以对外劳务输出为主;第二阶段是把我们的建设能力,特别是通过扩大海外投资和海外工程的经营主体实现稳步发展,到了“走出去”阶段;第三阶段是高速发展期,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部投资环境得到改善;第四阶段,是近年来对外投资形式,主要以境外经贸合作区为主,它的特点为:不再单纯地向大企业做一些并购,做一些大规模的资源开发之类的投资,而是给中小企业走出去提供机会,大家可以抱团出海。
就目前而言,“对外投资合作”遇到了哪些挑战呢?郑超认为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新冠疫情叠加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面临经济下行严峻趋势;中美博弈强度升级、政经环境动荡加剧;全球金融动荡、通货膨胀、汇率不稳;与此相关的,是保护主义抬头,实际上是一种逆多元化、逆全球化的新局势。
“不同于国内,对外投资合作企业是在境外,都面临着汇率不稳、境外收入打折扣的问题。实际上,是将来对外投资合作所面临的外部营商环境越来越差了。这是一个最大的挑战。”郑超表示。

把握新趋势,抓住新机遇
机遇与挑战,往往是并存的。提到面临出海挑战的同时,郑超也给出了把握机遇的建议。他说:“上世纪80年代,我们的支撑是劳动力成本优势。到了90年代是建设能力优势。本世纪之初高速发展阶段,则是政策融资支持和有利的外部环境。现在这个阶段,我们还要有一个新的抓手,就是要把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够应用到对外投资合作当中。特别是目前在‘双碳’、未来的绿色发展环节上,一定要充分把我们的科技成果应用于推动对外投资合作的业务发展上。”
那么,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如何从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呢?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中国投资促进研究中心主任卢进勇教授建议,未来我们国家的对外投资应当与构建中国企业主导的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结合起来。
卢进勇教授的这个建议,包含两个方面的涵义:升级和构建。
“在其他国家构建的产业链、价值链里面,中国企业参加进去,一般在中低端比较多。接下来,我们要向中高端发展,所以要升级。”卢教授说。
怎么升级?一般有三种形式:最主要的是利用外资,加入、嵌入到其他国家构建的产业链和价值链里面。还有一部分是通过外包,包括制造业和服务业外包,他们是发包,我们是接包。还有一种是特许经营。
卢教授还介绍说:“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里面,还有一个构建的任务,这个要由我们中国企业担任构建者、缔造者和引领者。”
怎么构建?同样有三种形式:一个是通过对外投资构建全球的生产经营网络,首先我们在东南亚地区、发展中国家、非洲这些地区构建。我们也可以通过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包的方式,他们接包,我们发包。还有一个是特许经营的形式,让他们加入到我们这个特许经营的网络中来。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对外投资,特别是直接投资。通过这种形式,我们构建全球的生产经营网络,构建起中国企业主导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卢教授说。
哪些产业适合先行架构?卢进勇认为新能源汽车以及新能源发电设备等10多个优势行业,可以通过对外投资建立产业链和价值链。“通过国内外联动,贸易和投资联动,形成我们主导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合资合营合规,促进经济全球化
出海投资向高质量转变的过程中,郑超提到海外对于投资和工程项目的审查、监管等,都在层层加码。
“这就涉及合规经营的事情。”郑超说,“我们这么多年的投资工程,特别是工程主要在发展中国家起步。最初对于这种合规的意识上有所欠缺,人才也缺乏。对此,适应于新形势下对外合资合作高速度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储备,是我们未来这项事业能不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博士则认为,在“合规”的基础上,还要“合资合营”。
王辉耀说,越是在复杂的情况下,我们越要利用中国经济过去40多年的发展,以经济全球化对冲所谓的军事全球化。比如美国在搞东扩,五眼联盟也在拉韩国、亚太、印太安全对话,一系列的安全问题。但是经济的全球化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参加了全球最大的自贸体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也正在申请加入CPTTT(《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同时也希望加入DEPA(《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数字经济。“我们在不断地用经济的方式,包括中非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等,更多地推动中国企业顺利扬帆出海。”
王辉耀还提到,当年跨国公司大量的企业“走进来”是通过合资合营。现在中国企业“走出去”,同样可以通过合资合营,可以跟跨国公司结成广泛的联盟。“比如宁德时代和福耀玻璃,他们在国际上都有合作伙伴。”他说。
文章选自潮新闻,2023年2月26日
CCG 图书

● 出版 | 中信出版集团
● 作者 | 王辉耀,苗绿
图书介绍
《21世纪的中国与全球化》首先梳理了全球化的变迁与理论发展,从技术与人本等新的视角观察全球化,并做出全球化的界定,总结了后疫情时代新型全球化具备的特征,然后对中国融入全球化的历史与现实进行了全面总结,用数据与事实说明,中国正在从全球化的受益者发展为反哺者,正在通过自身发展推动全球化进程,并尝试承担起更多国际责任,为全球治理创新贡献方案。作者对全球化发展的理论和文献做了梳理,回顾了全球化在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历程,指出全球化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本书从第四章开始,两位作者对中国推动全球化实现包容性和公平性发展的路径进行了探索,通过发挥中国的优势和特点,让中国为全球化发展注入新动力。作者基于长期的研究以及与国内国际、官产学各界有影响力重要人士的对话交流等,对中国的全球化发展路径及全球治理创新等形成了新的思考,提出中国推动全球化发展的三大支柱与七大路径。
● 更多……

● 出版 | 中信出版集团
● 作者 | 王辉耀,苗绿
《我向世界说中国》是由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和秘书长苗绿基于“世界新格局下的中国对外叙事及话语权重塑”问题研究的重要成果,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据悉,该书讲述了全球化智库近年来立足芒克辩论会、慕尼黑安全会议、巴黎和平论坛、达沃斯论坛等知名国际舞台,与各国政商学界知名人士畅谈国际时局与未来趋势,回应各方对于中国的关切和质疑,诠释中国的发展模式,降低外界对中国的误解,通过多层次、多主体、多元化、多渠道国际交流及传播,以全球视野讲述时代中国,积极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生动故事。同时,本书立足国际形势变化和全球传播新格局,针对中国应当如何开展对外交流和传播工作、如何创新外宣方式讲好中国故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