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急性发作导致严重后果不是新问题,几乎每年都有影响较大的报道,今年3月份开始的本次疫情将该问题再次放大。前几年有全国知名专家和专业医生救治成功的案例,并被作者整理后发布,引起很大反响。
总结的内容大体一致:哮喘急性发作,吸入气道扩张剂无效,口服地塞米松,紧急去医院,再用地塞米松静脉点滴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同时用地塞米松。这两例病人由于资源充分,送医及时,再加上幸运,皆获救。
我们也看到报道,有哮喘患者在救护车上不幸去世。在资源不充分或遭到挤兑的情况下,如何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自我救治是需要重新审视的问题。
01
哮喘的治疗
1、平时备药主要有两类,一是以β2受体兴奋剂为基础的急救药物,如沙丁胺醇气雾剂;二是吸入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和气道扩张剂的复合制剂,如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等,主要作为治疗用药,部分药物因气道扩张剂起效快,也作为急救药物。
还有部分患者备用雾化吸入激素和气道扩张剂(包括β2受体兴奋剂和M受体阻断剂),通过射流雾化等途径给药;雾化吸入的治疗方式对于老人来说是非常友好的,方便使用,无需可以配合,可联合用药,实现辅助供氧,调节药物剂量等。也有备用孟鲁司特、氨茶碱、复方甲氧那明等口服药物,后两者有一定急救作用。
2、发作时治疗首选急救药物吸入,多数缓解;也有部分多次吸入效果不佳,用雾化吸入药物或口服气道扩张剂,并准备去医院,在该过程中部分患者缓解;部分就医后给予以静脉滴注激素为主的综合治疗缓解;少数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后缓解。极少部分患者因来不及救治而死亡。
02
哮喘治疗中的突出问题和处理对策
1、不正规治疗哮喘为慢性气道疾病,以反复气急发作或气急加重为主要特点,绝大部分治疗效果良好;但缓解后停药或不再正规用药是常见问题。需要不断加强宣传,强调正规治疗、正规减药、正规停药。这里,特别强调过敏发作期、气候变剧烈时期、医疗资源不充分时期,一定要正规治疗,在家庭、工作地点,随身皆备药,不能产生侥幸心理。
2、发作后,部分患者吸入急救药物效果不佳,不停吸药,过度紧张,躁动不安,拼命叫人,反而容易出现问题。
哮喘发作时,气道阻力显著增大,患者用力呼吸,不仅氧耗量增大,且导致呼气期气道挤压,阻力更大;气流的湍流成分增大,阻力指数式上升。
呼吸有两种基本的气流形式,一是层流,阻力恒定,阻力大小与气道半径的4次方成反比,与流量无关;二是湍流,阻力与半径的5次方成反比,与流量的2次方成正比,因此与层流相比,湍流的阻力呈数10倍增加,导致患者气急、窒息感更强烈。当然多数情况下,气流是层流与湍流的混合流,阻力介于层流和湍流之间。
哮喘急性发作,在用药的同时一定要保持镇静,尽可能深慢呼吸,湍流强度必然降低,呼吸阻力必然下降,呼吸困难也必然会改善,这也为药物治疗或就医提供时机。
强调:疾病的治疗不单纯是药物治疗。
3、雾化吸入激素和气道扩张剂大多数情况下有较好的效果,但部分患者气道敏感性明显升高,在药物作用尚未发挥前,雾化液本身的刺激(温度、渗透压、pH值)将导致哮喘加重,此时应迅速停药。
4、激素的误区:激素副作用大,不能用;非常严重时再用,首选地塞米松。激素是控制过敏反应和哮喘目前最有效的药物[1],长期应用副作用较多,可导致肥胖、消化性溃疡、骨质疏松、免疫功能抑制等副作用,但是对于激素依赖性哮喘患者,吸入大剂量激素可减少口服激素维持剂量,从而减少激素的全身不良反应[2] 。
根据作用时间长短,激素分短效、中效、长效药物。居家用药以口服为主,主要是中效和长效药物。可的松或氢化可的松是短效药物,应用较少。地塞米松是长效药物,有口服和静脉剂型,对水盐代谢影响小,短时间应用副作用少,但起效缓慢[3]。
泼尼松龙为中效药物,无活性,仅有口服剂型,经肝脏代谢为活性的泼尼松龙后发挥作用;泼尼松龙、甲基泼尼松皆为中效的活性药物,前者仅有口服剂型,后者有口服、静脉两种剂型,其特点是起效快,大约1小时后起作用,2~3小时作用达高峰,甲泼尼龙可能起效略快。
因此居家口服应首选泼尼松或甲泼尼龙,居家或诊所或医院静脉用药救治首选甲泼尼龙。
前几年广泛传播的“静脉应用地塞米松救治”是误导。绝大多数情况下,无论是口服还是静脉用药,只要正规应用,哮喘多能迅速缓解;部分患者需维持用药,则起效快不是优势,用合适的剂量维持足够的作用时间是核心,则可以选择地塞米松、甲泼尼松或氢化可的松。
强调:无论何种激素,皆起效较慢,吸入急救药物无效及早应用;拖至非常严重时用药将耽误救治的时机。
03
建议治疗方案[1,4]
1、轻度和部分中度急性发作的哮喘患者可以在家庭中进行自我处理。SABA是缓解哮喘症状最有效的药物,患者可以根据病情轻重每次使用2~4喷,一般间隔3 h重复使用,直到症状缓解。在使用SABA时应该同时增加控制药物(如ICS)的剂量,增加的ICS剂量至少是基础使用剂量的两倍。对于危重症患者、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应谨慎使用仿制药。
2、若初始治疗和增加控制治疗2~3 d后患者症状未完全缓解;或者症状迅速加重,PEF或FEV1占预计值%
3、轻中度急性发作的医院(急诊室)处理:若患者在家中自我处理后症状无明显缓解,或者症状持续加重,应立即至医院就诊。
4、中重度急性发作的患者应该按照以上介绍的哮喘发作的自我处理方法进行自我处理,同时尽快到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0, 43(12): 1023-1048.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中国哮喘联盟. 重症哮喘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7,40(11):813-829.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皮质激素规范管理撰写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皮质激素规范管理专家共识(2021版 )[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 2021, 44(12): 1054-1063.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8,41(3):171-178.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进行医学科学交流,不用于推广目的
CN-107791 有效期至:202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