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讲“家庭健康调理通识课”第18讲《食物过敏与不耐受》,本篇分享部分PPT课件,供参考。
食物过敏或食物不耐受都是由于体质/遗传因素在进食某些食物之后出现异常反应或症状。两者发生机制不尽相同,临床表现也有差别,但发生机制和症状又有很多交叉,机制常与免疫应答异常有关,症状包括胃肠道症状(腹胀、腹部不适、消化不良、腹泻、腹痛、便秘、呕吐)和偏头疼、头痛、关节痛、疲劳、湿疹、荨麻疹、皮疹、皮肤红斑、哮喘发作等。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难以区分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
过敏原检测、食物不耐受检测可以给诊断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提供帮助,但需要与临床表现相结合才行。在临床表现不确定的情况下,过敏原检测,尤其是食物不耐受检测不能单独用来诊断食物过敏或不耐受。
回避相应的食物是目前应对食物过敏或不耐受的主要方法,但有时并不容易,尤其是对儿童而言。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因为回避某些食物导致饮食失衡或营养不良,也就是要掌握食物替代的方法(同类替换、等量替换),尤其是蛋白质食物(蛋奶肉鱼大豆坚果)缺乏会导致严重营养不良,一定要注意替换。




衡膳营养
专注于营养师学习、实践和综合发展,举办各类营养课程、营养科普、学术会议、交流活动、营养自媒体和企业合作等,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大型开放性营养社群。在这里,你可以学习营养成为营养师(考取营养师证书),或提高营养技能,从事营养师相关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