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提振消费信心
今报柳州讯(记者廖艳明 通讯员易翰园)春节前后是干洗行业的旺季,很多消费者会将衣物和床上用品送到干洗店清洗,涉及干洗的消费纠纷也随之增加。2月初,一女士反映,她将大衣送去干洗店清洗,一个月后穿在身上,才发现衣服缩水(详见南国今报2月4日5版)。近日,柳州市消委会接到一起衣物干洗消费咨询,消委会律师团广西万铭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文娟就该咨询,给大家答疑解惑。
赖女士介绍,她将一件价值1400元的羽绒服交给某清洁服务公司干洗,一周后领取衣服时发现,该羽绒服因掉色面积过大,影响美观无法穿着使用。她向该公司要求赔偿损失,该公司只同意退回羽绒服的干洗费用35元。赖女士想了解,怎样才能最大程度维护自己的权益?
李文娟律师称,《民法典》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赖女士将衣物放至清洁服务公司清洗,该公司接收了衣物并收取了干洗费用,双方成立服务合同关系。该公司应妥善履行合同义务,赖女士的衣物在清洗之后损坏,无法正常穿着使用,该公司违约,理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李文娟律师建议,赖女士可首先与干洗店进行协商处理。协商不成,可拨打12315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投诉。投诉后仍无法处理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消委会提醒市民,洗衣要应选择有资质的干洗店,送洗前与商家沟通明确衣物的面料和洗涤方式,并妥善保管洗衣合同和相关收据。洗涤高档衣物时,应尽量选择保价洗涤。此外,若洗衣店向消费者推荐,办理预付储值卡,大家一定要小心谨慎。
如果您在消费过程中遇到烦心事,欢迎向今报倾诉。
提供线索方式:
1.热线电话:0772-2880000。
2.微信公众号:搜索南国今报,添加关注,述说遭遇。
3.官方微博:在News微博@南国今报,也可以发送私信。
4.南国今报APP:下载打开,在页面右下角点击“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