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爽 通讯员 李娜 滨州报道
日前,市政府营转办通报表扬2022年度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十佳典型案例”,经网上评议、专家评审,滨州市市场监管局“打造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新模式 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典型案例脱颖而出,成功入选2022年度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十佳典型案例”。
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发展的瓶颈,为支持企业健康持续发展,2022年滨州市市场监管局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手,通过政策推动、服务带动、政银联动,打造政银企协调联动服务新模式。全年全市落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13笔,完成融资43.04亿元、创历史新高、列全省第2位。
政策推动,加大产权质押融资扶持力度。出台《关于全面深化“双型”城市建设的意见》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补偿、保费补贴提出明确要求。制定《滨州市知识产权资金资助实施细则》《滨州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贴息申报操作指南》,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贴息政策进行细化,贴息补贴按贷款合同签订日上月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60%,同一企业每年度最高贴息30万元。全年为19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项目贴息306万元。
服务带动,打造产权质押融资优质环境。市场监管部门从供需对接、评估服务、质押登记、贴息申报等多方面优化服务。先后引进4家无形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评估服务。由政府部门主导定期召开银企推介会,企业、银行现场进行对接。年内累计举办各类推介会10余场,15家商业银行和100余家企业实现融资供需对接。
政银联动,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体系。建立市场监管、金融、人行、银保监等部门信息沟通机制,形成由业务管理部门向银行推荐企业、由银行筛选项目的政银企合作机制,对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进行线上指导、快速回应,累计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50余个。开展“入园惠企”活动,市市场监管局与银行协同联动,先后与齐鲁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银行签订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战略合作协议,搭建供需桥梁,确定了90余家企业试点专利权质押融资,实现专利数据与融资需求精准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