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带一路”以及自贸试验区等国家战略背景下,跨境电商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也已成为中国外贸产业发展重点。
主要从交易水平、基础设施以及政策支持三个方面分析中国跨境电商目前的发展情况,有何特点。
01跨境电商交易规模持续扩大
在互联网时代,跨境电商作为一种新型国际贸易方式,呈现出极强的活力,其份额占中国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有了显著提升,渗透率也持续提高。
在2009-2020年这12年期间,中国跨境电商的交易规模始终保持着快速扩张的态势,总交易规模由0.9万亿元增加到12.5万亿元,增长了约13倍,其占中国进出口贸易额的比重也由5.96%增加至38.87%,跨境电商渗透率逐年攀升,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对外贸易模式。
其中,跨境出口交易规模由0.85万亿元增加至9.7万亿元,2020年占总交易规模的77.6%;跨境进口交易规模由0.05万亿元增加至2.8万亿元,2020年占总交易规模的22.4%。
跨境电商在2013年之后发展极快,主要是因为各项支持和规范跨境电商发展的相关政策陆续出台,比如提高通关效率、外汇支付试点等,从而使得跨境电商企业处于一个健康良好的发展环境中。
而且,在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中欧班列就是建设的标志性项目之一,再加上助推人民币国际化,为国际物流以及跨境结汇提供了便利,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运输、汇款中存在的问题,扩大了跨境电商发展的空间。
跨境出口在交易结构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跨境进口电商的交易规模远远小于跨境出口电商。然而,随着国内居民消费水平的升级,再加上不断扩大进口的政策,都为跨境进口电商的发展创造条件,其交易规模也有了较大提升。
尤其是2018年,中国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给予了跨境进口电商新的政策红利,使得其交易规模达到2.8万亿元,占中国进口总额的13.49%。
02跨境电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物质保证,是实现国家或区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的决定因素,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为更好地进行贸易提供优质的发展环境,尤其是跨境电商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诸如信息检索、物流运输等相关贸易成本,为跨境电商更好的发展提供便利。互联网与跨境电商的发展密切相关,可以反映出跨境电商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状况。
在跨境电商的发展过程中,互联网的普及在减少贸易成本、创造贸易新机遇以及开拓经营新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信息交流在时间上与空间上的障碍。
2009年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为26%,截至2018年12月,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增加至59.6%,超过全球平均水平6.5个百分点,在网络环境大幅改善的基础上,网民数量也不断增长,人均互联网消费能力逐步提升,为跨境电商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用户基础。
中国跨境电商发展中出口跨境电商占主体部分,而中国跨境电商的出口包裹大约70%以上都是通过邮政系统运送的,因而邮政营业网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可以反映出跨境电商物流基础设施的状况。
2009年中国的邮政营业网点共6.57万处,2018年增加至27.46万处,较十年前翻了两番,中国邮政是唯一一个拥有可以覆盖农村地区、偏远地区和极寒地区的全覆盖物流网络的物流系统,而且现在已与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邮政联系。中国邮政还是万国邮联的一个成员单位,它的国际业务在各国海关、航空等部门都会得到优先处理,有助于消费者和商家加快包裹通关的效率。
03跨境电商政策环境良好
近些年来互联网技术不断优化和蓬勃发展,跨境电商以互联网为载体,成为对外贸易方式的一种新发展,并为中国的对外贸易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为了鼓励和支持跨境电商的发展,为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政策举措,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跨境电商的良好发展与政策的支持息息相关,这些政策的颁布与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跨境电商行业的法律空白,提供了政策红利,中国跨境电商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
从现行的政策来看,颁布这些政策的主要目的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降低跨境电商企业的成本;第二,提高跨境电商便利化水平;第三,建立责任清晰、健全长效的监管机制。
总体来说,就是一方面要加大支持发展跨境电商这个新业态的力度,另一方面还要对跨境电商的发展进行规范化地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