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初有个暴雷新闻,我一直没聊。
但随着不断发酵,越来越多人问。
我问过一位基金经理,他觉得,未来会有不少这种雷,值得小心。
可能会冲击到一些人的理财。
那先聊聊。
这个就是——
城投债雷
最近贵州遵义最大的城投平台,遵义道桥就雷了。
它宣布156亿银行贷款,展期20年。
具体讲,前10年不还本只付息,后10年分期还本金。
这展期方案太没节操了。
想想。
如果你的好友找你借156万,到了要还款的时候,突然说要晚20年才能归还。
而且,前10年只还利息呀。
你会不会愤怒地掀桌子。
给遵义道桥放贷的银行,以及金融机构,妥妥成了大冤种,哭死了。
…
遵义的这个新闻,吓得有些小白用户问:
我在那些放贷的银行买了存款,会不会有问题?
别太担心。
50万以内的存款,由国家保障安全。哪怕银行还不起,国家也得出面兜底。
但未雨绸缪。
我们买的银行理财,债券基金,信托产品…等等。
挺多买了城投债。
可能它们买得不多,可能避开了落后地区的城投债。
但毫无疑问。
万一它们踩中了狗屎,普通理财人也会受牵连。
为啥我们之前很少听到普通人踩雷城投债新闻?
因为前两年地方还算有钱。
房子卖得出去,地价炒得起来。这种公开违约,很少。
但现在不一样了。
当然。
不用一听城投债,就觉得是垃圾债。
上海,江浙,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城投债,风险偏小。
更重要的是——
我们买的银行理财,债券基金,它们会有风控。可能城投债占比不到10%;它也不太会all in单个城投债。
或许,普通人因为这些产品踩了雷,会有损失。
但不一定大出血。
城投债非常多,每个县市都有自己的城投平台,发债借钱用于修桥修路等用途。
总结一下。
如果你买债券基金(长期型),或者银行理财(r2级以上),也可以适当分散买。
避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三
有一种情况更坏。
有些城投公司很差,机构也不愿意买它的债。
它没办法了,就直接找普通百姓借钱,向普通人发行了“理财产品”。
好几位读者遇到过。
比如山东一位读者,给我发了一个传单。
真不敢相信。


有些地方还给公务员摊派了任务——
公务员必须买这种“理财”。
没钱的话,得去银行贷款买。
只能说是穷疯了,强烈建议避开。城投要是出风险,它可能会优先赖掉普通人的钱。
…
另外还有一个事。
有些落后地区的小银行,给当地城投公司放了很多贷。
成了一根绳子上的蚂蚱。
买银行股的话,可以回避落后地区的小银行股票。
它们的财报,可能已经失真了。
四
再稍做个科普。
看了一些文章,发现很多人误读了一件事。
把城投债直接叫成地方债。
严格来说,城投债≠地方债
城投债是地方政府成立了一个城投公司。比如xx路桥,xx建设。
大股东是地方政府。
然后地方政府通过这个公司借钱,名义上是商业行为。
当然也算是地方债务的范畴,但它有一定可能性被甩锅。
地方债是地方政府直接发债,把政府的名字“贴”到了债券上。
用自己的名义直接借钱。
规格更高,还得财政部核准。
地方很难甩锅。
普通人也能在银行买到地方债,购买方式有点像买国债。
(当然,安全性比国债低;但目前发行的地方债,总体挺安全)
讲个有趣的。
有人问。
茅台不就在遵义么?
那遵义政府没钱了,会不会打起歪心思,从茅台身上薅点羊毛出来?
贵州很多地方,打过茅台的主意了。
茅台2021年陷入过“捐赠风波”。
当时它公告,要捐资给贵州省见义勇为基金、仁怀市地方政府建污水处理厂等。
合计捐8.2个亿。
这大概率不是自愿的…
茅台中小股东一听这消息,怒了。
这不是拿公众股东们的钱,填地方政府的口袋么。
于是200多名中小股东集体上诉,给茅台董秘打电话,还向国家信访局实名举报。
最后闹得,茅台宣布终止了这项议案。
pss.
补充一个事。
昨天微众银行加息2.87%的活动,有少量读者反馈文末链接打不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