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面对就业压力,掌握一技之长的技能人才往往更有优势。目前天津已基本建立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民办培训机构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职业培训方式,实施“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等多元化培训模式。如何为“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助力,补足青年人才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经验缺少的短板,让基层就业“天地宽”?民建天津市委会在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期间提交了《关于援企稳岗 加强青年就业政策中职业技能提升》的集体提案。
目前,市人社局、市财政局为促进职业技能培训事业发展,相继联合发布《天津市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实施办法》等诸多政策,并启动青年就业见习计划。但民建天津市委会在走访调研中发现,一些企业不想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担心培训效果不佳、补贴申领困难;一些青年职工学习积极性也不高;高校毕业生则往往忙于实习、求职,没有时间参与技能提升培训;社会职业评价机构所能评价的工种,也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民建天津市委会建议,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根据工种特点适当调整线上与线下培训时间的比例。如服务业类工种比较适合线上培训,而制造业类工种更偏重实操,可利用线上培训进行理论教学、操作展示。同时,建议适当调整补贴范围,不仅让学生在校期间有充足时间根据所学专业提升职能技能,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相关职业技能,更有利于培养总复合型人才。此外,建议逐步完善评价机构,逐步推进完善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专项能力证书替代结业证书等,为推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奠定坚实基础。(记者史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