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岳父马二公咋被封为徐王
赵汗青
在安徽宿州市夹沟镇,龟山之左、丰山之右有徐王墓。徐王,本姓马,名不祥,因排列第二,俗称马二公。明太祖朱元璋皇后之父,明前即葬于此。元末杀人,亡命定远,与郭子兴善,以季女属子兴,后归太祖,即高皇后也。
“徐王者马二公也,马二公者何?曰马皇后之生父也”。“徐王乃徐州地域之王”。光绪己丑年(1889年)重修的《宿州志》,一开篇就在序中写道“宿州,《禹贡》徐州之域也,今属中都凤阳府”。洪武二年朱元璋皇封马二公为徐王(当时宿州仍为徐州府管辖,洪武七年划归凤阳府)。马二公其人?明•嘉靖16年(1537年)《宿州志》载徐王陵碑文:“皇后父徐王马氏,世为宿州人,家闵子乡新丰里,王本民家,素质朴,以兄弟齿序,人称之曰马二公。”马二公在兄弟排行中居二,由于死得过早,已记不起他的大名,明朝初年追封为徐州之王,故尊称:“徐王马二公”。
马二公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史料上笔墨不多,但却能够说明问题,特别是朱皇帝口谕,礼部尚书陶凯亲自撰写的徐王陵墓碑文的叙述较为清楚:“洪武四年六月丙申,皇帝御皇宫门召礼部尚书臣陶凯谕之曰:皇后父徐王姓马氏,世为宿州人,家闵子乡新丰里,王本民家,素质朴,以兄弟齿序,人称之曰‘马二公’。王少壮时膂力过人,沉毅,寡言笑,重然诺,而性刚强疾恶,见有为不义者,视之若仇雠,然或少忤其意,辄肆殴击,虽致死无所畏惮,乡人莫敢犯”。(明·嘉靖(1537年)《宿州志》)。
马二公在乡里是一位富豪人家,又是一个“膂力过人”,好打抱不平,“重然诺”,说到办到的一个人,以至于在乡里“尊为长者”。马二公为人处事的性格,是极富个性特点的,马皇后就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里,马二公的“侠气”(明·《国榷》语),决定了对他的爱女马秀英的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马二公的流离失所,避难定远,寄定远豪杰郭子兴(郭子兴也是一个好结交,善施舍,讲义气的当地豪杰)篱下的环境,也不能不给马皇后的成长产生影响。没有马二公的侠气,可能没有马皇后的凡事深明大义,不计眼前个人得失的宽广胸怀、没有豪杰义父郭子兴的教养,及后来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活,也不可能造就马皇后的仁慈知鉴,通史书,精女红,懂道理,做事谨的特点。仅有“贵人之相”不可能辅佐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并影响大明王朝276年的长久运作。侠气和磨难造就了“马大脚”成为马皇后。
附录:
马二公及妻郑媪皆明前卒,洪武二年追封徐王,媪为王夫人,建祠太庙东。皇后亲奉安神主,祝文称“孝女皇后马氏,谨奉皇帝命致祭。”四年命礼部尚书陶凯即宿州茔次立庙,帝自为文以祭。
文曰:“朕惟古者创业之君,必得贤后以为内助,共定大业。及天下已安,必追崇外家,以报其德。惟外舅、外姑实生贤女,正位中宫。朕既追封外舅为徐王,外姑为王夫人,以王无继嗣,立庙京师,岁时致祭。然稽之古典,于礼未安。又念人生其土,魂魄必游故乡,故即茔所立庙,俾有司春秋奉祀。兹择吉辰,遣礼官奉安神主于新庙,灵其昭格,尚鉴在兹。”
二十五年设祠祭署,奉祀、祀丞各一人。王无后,以外亲武忠、武聚为之,置洒扫户九十三家。永乐七年北巡,亲谒祠下。守冢武戡为建阳卫镇抚,犯法,责而宥之。十五年,帝复亲祭,以戡为徐州卫指挥佥事。
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宿州人。父马公,母郑媪,早卒。马公素善郭子兴,遂以后托子兴。马公卒,子兴育之如己女。子兴奇太祖,以后归焉。后仁慈有智鉴,好书史。太祖有答刂记,辄命后掌之,仓卒未尝忘。子兴尝信谗,疑太祖。后善事其妻,嫌隙得释。太祖既克太平,后率将士妻妾渡江。及居江宁,吴、汉接境,战无虚日,亲缉甲士衣鞋佐军。陈友谅寇龙湾,太祖率师御之,后尽发宫中金帛犒士。尝语太祖,定天下以不杀人为本。太祖善之。
洪武元年正月,太祖即帝位,册为皇后。初,后从帝军中,值岁大歉,帝又为郭氏所疑,尝乏食。后窃炊饼,怀以进,肉为焦。居常贮糗Я脯脩供帝,无所乏绝,而己不宿饱。及贵,帝比之“芜蒌豆粥”,“滹沱麦饭”,每对群臣述后贤,同于唐长孙皇后。
退以语后。后曰:“妾闻夫妇相保易,君臣相保难。陛下不忘妾同贫贱,愿无忘群臣同艰难。且妾何敢比长孙皇后也!”
后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告六宫,以宋多贤后,命女史录其家法,朝夕省览。或言宋过仁厚,后曰:“过仁厚,不愈于刻薄乎?”一日,问女史:“黄老何教也,而窦太后好之?”女史曰:“清净无为为本。若绝仁弃义,民复教慈,是其教矣。”后曰:“孝慈即仁义也,讵有绝仁义而为孝慈者哉?”后尝诵《小学》,求帝表章焉。帝前殿决事,或震怒,后伺帝还宫,辄随事微谏。虽帝性严,然为缓刑戮者数矣。参军郭景祥守和州,人言其子持槊欲杀父,帝将诛之。后曰:“景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实,杀之恐绝其后。”帝廉之,果枉。李文忠守严州,杨宪诬其不法,帝欲召还。后曰:“严,敌境也,轻易将不宜。且文忠素贤,宪言讵可信?”帝遂已。文忠后卒有功。学士宋濂坐孙慎罪,逮至,论死,后谏曰:“民家为子弟延师,尚以礼全终始,况天子乎?且濂家居,必不知情。”帝不听。会后侍帝食,不御酒肉。帝问故。对曰:“妾为宋先生作福事也。”帝恻然,投箸起。明日赦濂,安置茂州。吴兴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之一,又请犒军。帝怒曰:“匹夫犒天子军,乱民也,宜诛。”后谏曰:“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乃释秀,戍云南。帝尝令重囚筑城。后曰:“赎罪罚役,国家至恩。但疲囚加役,恐仍不免死亡。”帝乃悉赦之。帝尝怒责宫人,后亦佯怒,令执付宫正司议罪。帝曰:“何为?”后曰:“帝王不以喜怒加刑赏。当陛下怒时,恐有畸重。付宫正,则酌其平矣。即陛下论人罪亦诏有司耳。”
一日,问帝:“今天下民安乎?”帝曰:“此非尔所宜问也。”后曰:“陛下天下父,妾辱天下母,子之安否,何可不问!”遇岁旱,辄率宫人蔬食,助祈祷;岁凶,则设麦饭野羹。帝或告以振恤。后曰:“振恤不如蓄积之先备也。”奏事官朝散,会食廷中,后命中官取饮食亲尝之。味弗甘,遂启帝曰:“人主自奉欲薄,养贤宜厚。”帝为饬光禄官。帝幸太学还,后问生徒几何,帝曰:“数千。”后曰:“人才众矣。诸生有廪食,妻子将何所仰给?”于是立红板仓,积粮赐其家。太学生家粮自后始。诸将克元都,俘宝玉至。后曰:“元有是而不能守,意者帝王自有宝欤。”帝曰:“朕知后谓得贤为宝耳。”后拜谢曰:“诚如陛下言。妾与陛下起贫贱,至今日,恒恐骄纵生于奢侈,危亡起于细微,故愿得贤人共理天下。”又曰:法屡更必弊,法弊则奸生;民数扰必困,民困则乱生。”帝叹曰:“至言也。”命女史书之册。其规正,类如此。
帝每御膳,后皆躬自省视。平居服大练浣濯之衣,虽敝不忍易。闻元世祖后煮故弓弦事,亦命取练织为衾裯,以赐高年茕独。余帛颣丝,缉成衣裳,赐诸王妃公主,使知天桑艰难。妃嫔宫人被宠有子者,厚待之。命妇入朝,待之如家人礼。帝欲访后族人官之,后谢曰:“爵禄私外家,非法。”力辞而止。然言及父母早卒,辄悲哀流涕。帝封马公徐王,郑媪为王夫人,修墓置庙焉。
洪武十五年八月寝疾。群臣请祷祀,求良医。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疾亟,帝问所欲言。曰:“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是月丙戌崩,年五十一。帝恸哭,遂不复立后。是年九月庚午葬孝陵,谥曰孝慈皇后。宫人思之,作歌曰:“我后圣慈,化行家邦。抚我育我,怀德难忘。怀德难忘,于万斯年。毖彼下泉,悠悠苍天。”
永乐元年上尊谥曰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嘉靖十七年加上尊谥曰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
洪武二年(1369年),马二公被追封为徐王后不久,洪武四年在墓前建庙和祭祀署。永乐七年(1409年),明成祖朱棣北巡,道经宿州,亲往祭祀。永乐九年,重修墓。永乐十五年,成祖再次来祭。崇祯四年(1631年)重工业修享殿。殿在清末毁于兵火。原墓园内树木参天,葱郁蔽日,“徐园芳树”历来为古宿州名胜。今墓冢附属建筑多已毁坏。
原作者:天下时代之声赵汗青
原链接:https://blog.sina.com.cn/s/blog_5a5bfe820102xlwn.html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博客作者,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News客服。本账号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