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 7 月 24th, 2025

  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 在北京、济南成立信息技术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暨人才工作站,与6个博士团队建立合作,吸引22家科技型企业及创业团队入驻发展;柔性引进东华大学俞建勇院士等高层次人才28人,汇聚产业发展紧缺人才近500人;2022年度全市36项高价值专利中,开发区6家企业专利成功入选,其中,国瓷材料发明申报的汽车尾气处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是名单中唯一一项重大高价值专利……

  这组数据是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创业生态的生动体现。

  2022年以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立足主导产业延链固链补链,以知识产权为桥梁,探索“人才+科技成果”同步招引、同步孵化的协同双赢模式,以“人才链”支撑“创新链”、提升“产业链”,为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增添了澎湃动能。

  以知识产权为桥

  加速“人才+科技成果”双引进

  “公司全职引进的意大利籍专家马西莫,帮助我们打破了国外在高端阀门领域的产品垄断,这项技术预计能创造20亿元市场价值。”据山东威玛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得益于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育的重视,目前,公司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71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石油行业企业标准4项。

  开发区不断创新“以产业聚人才,以人才兴产业”人才招引方式,以“需求”导向选才识才,建立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引进创新创业孵化平台19家,收集全国知识产权信息资源1328件;以知识产权为桥梁,精准绘制引才地图,编制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清单、关键产品技术攻关清单、可对接省内外科研机构清单“三张单子”,从知识产权信息库中梳理检索人才和科技成果,变“买专利”为“人才+科技成果”同步引进。2022年以来,引进人才(团队)53个,解决技术难题22个。

  推出特色“政策包”

  撬动“人才+科技成果”双落地

  将无形的人才变成有形的资金,为企业创新发展插上翅膀,离不开优惠政策的“加持”。开发区推出的“知识产权+人才”协同培育政策包、“科技贷”“创新券”就是鲜活的创新举措。

  政策包制定含金量较高的“人才+科技成果”落地孵化政策,涵盖六大类21条,其中,普惠性政策10条,成果转化奖励、专利奖励、投融资等特色政策11条。同时,开发区实施“科技贷”“创新券”制度,发放科技创新券4800万元,撬动科技研发投入10亿元,有效推动5件发明专利、6件软件著作权顺利落地;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渠道,联合10家银行优化投融资流程,17家企业获得免担保质押融资1亿元;成立1亿元规模政府引导基金和1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遴选投资潜力大的创新成果,人才以科技成果入股,累计孵化高层次人才创业企业15家。其中,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宋国伟创立的道合医药研究院及创新药物产业化项目填补上了生物医药产业链关键一环,获得政府扶持资金3000余万元,建成后将引进博士及以上人才50人入驻。

  实施“拼单团购”

  促进“人才+科技成果”双共享

  为推动不同领域人才积极创业,相关产业落地开花,让优秀的链主企业落户,产生“头雁效应”,引来更多高品质人才项目进行产业融合,开发区针对产业发展人才共性需求、技术共性需求,让链主企业牵头,各相关企业自愿加入,成立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先进功能陶瓷、稀土催化、铜基新材料和化工新材料等5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体,通过“拼单团购”方式引进“破题”人才,建设“共享工程师”队伍,引进推广“贵金属回收”“废水处理”等成熟技术成果12项。针对“卡脖子”技术难题,开发区举办6场高层次研讨会,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28人,通过顾问指导、购买专利等参与技术“突围”。

  同时,开展“揭榜挂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13个项目成功揭榜。其中,天津大学、稀土催化研究院承接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稀土新材料”专项揭榜挂帅项目获得国家级财政补助经费2000万元。

  (记者 贾重霄 通讯员 韩淑芬 刘军)

Avatar photo

作者 UU 13723417500

友情提示:现在网络诈骗很多,做跨境电商小心被骗。此号发布内容皆为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无意冒犯,如有侵权请联系13723417500删除!

声明本文由该作者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发表回复

服务平台
跨境人脉通
选品平台
U选Market
展会&沙龙
群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