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碰到不少有意思的咨询,不再是应该选什么产品比较好,而是产品卖不起来怎么办?我在看了几个朋友发过来的产品之后发出一声感叹:这玩意儿狗看了都摇头啊。
很多小伙伴搞跨境电商时间长了越来越抵触价格战和竞争过于激烈的品类,于是一门心思的想要挖掘一些做的人很少的蓝海产品,大家都觉得蓝海产品利润高,竞争小,结果不少人到最后的结局是一天卖几单,投入又很大,别说盈利了,回本都遥遥无期。这才有了今天的文章标题:选品谨防——蓝海陷阱。
大多数的蓝海都是陷阱电商已经发展到了今天这种底部,真正有潜力的还没有被其他人开发的蓝海产品,几乎可以说是不存在的,有的朋友费尽心思找到了一些做的人比较少的产品,很快就完成了上架的工作,结果效果没有那么理想,还找不出问题所在。
实际上不少蓝海产品都存在很多的问题,我列举了几个问题供大家参考:
1.市场规模不大
2.用户群体不清晰
3.推广渠道不确定
4.延伸开发的可能非常低
市场规模不大当我们在审视竞争的时候,一定要建立在对于市场规模有充分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有些蓝海产品是被硬生生的创造出来的,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电视购物产品,以前我看到过不少“大神”分享从电商购物广告中挖掘新的产品,我不否认确实有一些产品经过电商购物广告的推广会产生一定规模的用户需求,但是这种需求往往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时效性一过,你压根就找不到谁能买这类产品,10年之前国内的电视购物广告也非常疯狂,很多卫视都有电视购物的模块,产品可以说一言难尽,有不少老年人被话术吸引购买了产品,一旦电视购物广告不再持续进行投放,这种需求瞬间归零,跨境电商则跟这种经营模式完全不同,我们讲究的是稳定甚至向上的市场需求,一个产品的前500甚至是前1000个销售订单很多都是亏的,靠的就是能够一年持续售出几万甚至几十万件产品才能盈利,太小市场规模的产品,完全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
用户群体不清晰持续且健康的销售有一个基本的东西就是用户群体,很多蓝海产品之所以称之为蓝海,其实就是非常随机的消费动机,并且是小概率的,说白了,大多数人不会特意关注的产品,这类产品有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你既不清楚消费者是谁,也不知道他们都在哪些地方聚集,相对于一些普遍消费品,比如礼品,虽然我们不了解具体的消费对象,但是我们知道他们的搜索习惯,还有一些品是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会如何搜索,但是我们知道他们是谁,知道如何找到他们并且影响他们,甚至是知道他们的周边需求都有哪些,但是很多蓝海产品这两者都不具备,营销和广告都不能非常精准的完成产品信息的有效触达,所以产生持续性的成交就变得非常难。
推广渠道不确定我遇到的最让人头疼的问题就是很多小伙伴把产品丢过来,我一看,压根就找不出特别精准的搜索词和推广渠道,你说砸搜索广告吧,完全没有哪个词能够精准描述该类产品的,你说搞营销吧,压根就没有哪个网站,哪个网红是专门输出这类的内容的,不管是销售还是营销,推广的抓手都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内容虽然被生产出来了,但是看的人不精准,对这类产品压根就没什么特别偏执的需求,成交的概率自然而然就会变的非常低。
搞运营,搞营销,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参考系,虽然像苹果最新推出的头显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这个品牌有非常强的用户基础和教育用户培养用户习惯的能力,一般的卖家和品牌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只能从现有的用户需求找切入口,否则完全没有确定性相对较强的推广渠道来传递信息。
延伸开发的可能非常低按照现在跨境电商竞争的激烈程度,未来会有一大批从业者失败的,非常核心的一点就是很多从业者丝毫不关心产品的延伸和用户连续性需求的满足,单一冲一个品,成本居高不下,又没有周边的产品来平衡这种成本,盈利的可能性就非常低了,我上边说过,不少蓝海产品的需求本身就是被临时性的创造出来的,因此基本不存在连续性的需求,想要把这样的产品延伸成一条稳定的产品线,可能性非常小,有些小伙伴找到一个蓝海产品,然后搞一堆店铺和链接去占坑位,结果发现大多数的链接销量都很感人,核心就出在了这上边,需求有限,又不能进行扩展,有的品甚至连多渠道销售的能力都没有,只能一个月出个一两百个,这还是极限状态下,所以,千万不要踩进蓝海产品的这些坑。
我写这篇文章不是告诉大家所有的蓝海产品都不能做,而是你在做之前,是不是要先想清楚以上几个问题,看看自己有没有好的解决方案,不要单纯的被所谓的销售数据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