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电子商务平台政策不断收紧,流量成本逐步推高,全球贸易环境波云诡谲等现象表明出口电子商务行业将迎来十年来最困难的一年。
在过去的几年里,在“金字塔形”的卖方结构中,规模在1000万元以下的小卖家是最多的群体。2019年,一些抓住机遇的小卖家将跻身于1000万到1亿元的腰部区域,而一些小卖家如果不能跟上产品的迭代或抓住市场趋势,将被海浪冲垮。2019年严冬即将来临,怎样才能不掉队、不被淘汰?
据小编观察,需从3个关键词中抓住关键节点,即在供应链、营销和区域上下功夫,且要比往年付出更多心血才能完成“龙门一跃”。
供应链:
长尾、细耕、非标品
供应链对于出口电商而言是“地基”,房子牢不牢固、能否经受住风吹雨淋主要看地基的牢固程度。所以,小卖家需抓住机会。
首先,放在打造长尾供应链上;其次,细耕垂直市场打造非标品。
国外消费者购买标品时,要么认品牌,要么认平台。三益贸易株式会社总经理曾表示,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小卖家面对这个挑战可以细耕垂直市场,深入到产品层面,做“吸引人的非标品”或“个性化的标品”。虽然,非标品和个性化的标品,其面对的消费群体相对小众,但与一般标品而言,叠加营销思维后更容易建立品牌。因为拼价格,总有比你更低的对手。
例如,如果一个充电宝只是改样式,是没有出路的。只要在质量合格的基础上,卖方联系制造商,使充电宝通过自己的“苹果充电线”、“usb输入线”甚至“自带插头”个性化起来。这样的非标品,有着巨大的溢价,很简单就能卖出“20美元”。
营销:
多渠道、社交营销、私域流量池
营销成本在2018年已达到一个高峰。2019年,小卖家需要快速掌握流量红利的技巧,即建立“平台+独立站”多渠道策略,通过社交媒体尤其视频营销的方式搭建私域流量池或用户群。
机会一:自建站。第三方平台的付费占卖家总成本的比例大幅增加,但转化率却大不如前;而自建站的门槛已经比以往降低了很多,比如Google、Facebook等平台已经渐渐弱化了对第三方平台的导流,并加大对自建站流量的倾斜。所以,大多数经营第三方平台的小卖家在细耕产品供应链的同时建立独立站营销渠道。以“长期主义”心态,方能抓准机会,为下一个大时代做准备。
机会二:营销自动化。随着大数据和技术的发展,流量平台和营销技术公司对采购精准流量的能力可以通过程序化实现,通过重定向等技术操作,平台可以自动为卖家匹配相关的精准流量,及减少垃圾流量的产生,这就是营销自动化带来转化率提升的红利。
2019年,全球经济迈入艰难十年,出口电商小卖家在把握国家政策红利的同时,更要抓住打造长尾供应链“精耕细作”、多渠道布局利用社交营销建立私域流量池和吃透海外区域发展政策红利等趋势,方能在大浪淘沙过程中跻身腰部,完成“龙门一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