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特迪瓦人拉克帕有8个小时来送32个快递。 与中国的快递小哥平均每天能送200多个快递不同,在非洲送快递往往面临没有收货地址的状况,只能凭借一些语焉不详的描述,比如依靠别人指路在市场上找到一辆冰淇淋车,虽然顾客很可能并不是时刻守在冰淇淋车旁边,比如一堆碎石旁边,当快递员到达碎石旁边一个小时后,收货人还有一公里才能赶到。 由于缺乏城市规划和公共管理,非洲大部分的房屋都是人们自行盖起来的,没人能真正说的清这里到底有什么。 ”英国广播公司(BBC)驻冈比亚记者曾经写道,“大多数冈比亚人终其一生从未住过一条有名字的街道、一栋有门牌号的房子。 ” 阿比让作为科特迪瓦的首都,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与经济中心,440万人口中有具体地址和门牌号的人屈指可数。 如果你上网查看非洲地图,会发现每个城市都有数百上千条街道连名字都没有。 39岁的拉克帕却认为这根本不是问题。 他刚入职有非洲淘宝之称的电商公司”Jumia”,每两星期结一次工资,6万西非法郎,约合人民币720元,这份收入远高于他摆摊卖姜汁,因为有4个孩子要养,他对这份工作十分满意。

7年前,Jumia创立的时候,非洲人根本没有网购的概念。 “想买什么就去附近的市场,如果没有的话,就托人从外地捎回来。 ” 电商发展最大的障碍还不是物资匮乏和劣质商品横行,而是现金仍然是主要的购买方式,银行卡、信用卡屈指可数,更不要说Paypal和支付宝,索马里直到2012年才成立第一家银行。
BBC驻冈比亚记者在银行开户时遇到了麻烦,他无法说出自己的居住地址,只好在地址栏里画上示意图: 在加油站和警察局之间数上第四条路,往里走。 等他第二次来到银行的时候,银行经理告诉他,申请表经过重新设计,不再考验客户的绘画技巧了,只需要填写附近的公交站名或者地标性建筑。
尽管非洲网民已经达到3.27亿人,今年4月Jumia也成为第一家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非洲初创科技公司,但非洲在线售出的商品只占销售总额的1%,如果未来能上升到10%,将是一个非常可观的市场。 非洲人渴望在移动互联网上实现弯道超车,然后现实总是阻碍重重。 Jumia在今年7月29日与荷兰VIVO能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后者在非洲15个国家拥有近2000座加油站,这将成为Jumia的线下提货点,剩下的快递就需要拉克帕这样的临时工来送。

招募临时工是明智之举也是无奈的选择。 Jumia在大部分地区都是与当地公司合作,由当地公司负责人员招募、培训与工资结算。 拉克帕所在的公司一开始招募了300多人,14天后发完工资就只剩下100多人了,大部分人拿到钱就去花天酒地,等钱花光了再重新去找工作,拉克帕是他们中最勤劳的,连经理也对他一天能送30多份快递表示出非常的满意。 今年5月,Jumia发布上市后的第一份财报,显示了其潜力和困难: 销售额较上个季度上涨58%,达到2.68亿美元; 损耗从3800万美元增至近5100万美元。 拉克帕知道这些损耗是怎么来的。 有位顾客不想要预订的肥皂了,另一个人号称不记得自己下过单,还有一位女士不接电话。 这些发生在10分钟之内。 人们通常会叫她到某个地标性建筑附近,比如药店、酒店、银行或者学校。 在一所大学的校门外,拉克帕终于送出了这天的第一件货: 等了6分钟,一名学生出来取走了他买的打印机。 然后,在一家美发店门口了7点钟,客人拿走了一部手机。 有时候要送货上门。 在一个律师事务所,律师在还没付款的情况下拆开包裹,拉克帕还没反应过来,律师的助手就接过水壶灌满了水,插上电源。 “我想试试它能不能用。 ”律师说。 拉克帕瞅了眼墙上的时钟,下一位顾客还在催他。 像拉克帕一样的的快递员多数在自己送货的地区长大。 Jumia的CEO萨莎·波尼奥纳克告诉《华盛顿邮报》,这些快递员最了解当地情况,其他人难以取代。 尽管如此,送货时间也要尽量在下午四点之前结束,夜色降临,危险无处不在。 尼日利亚一名Jumia快递员在派送一部iphone手机时遭遇抢劫,不幸遇害。 因为居高不下的成本,Jumia至今仍未赢利,但不妨碍它上市之后的股票接连涨停。 全球的目光都在这片古老的大陆,这是一个新兴的空白市场。 中国卖家已经嗅到了商机,自发的在Jumia上开店。 2018年Jumia的人均消费金额约合人民币1200元,与拼多多的年人均消费1257元旗鼓相当,因此被中国卖家形容为”以淘宝的模式服务五环外人群”。 虽然困难重重,但非洲人依然对网上购物抱有极大的热情,Jumia的年增长率高达42%,预期到2025年,非洲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商市场之一,一如15年前,我们大多数人仅仅是听说过淘宝而对网络购物充满好奇与期待一样。
穆如,意为“和美”,“吉甫作诵,穆如清风。”谓和美如清风化雨滋养万物。
——《诗经·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