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东莞一家电子厂——东莞库珀电子有限公司宣布停产结业,成为了东莞最近率先倒下的千人大厂。
东莞库珀电子在停产结业公告中写道:公司因受多家跨境电商大卖家的货款拖欠,大量成品积压在仓,造成恶性循环,国内外订单严重脱节呈断崖式下跌;近年来生产经营年年亏损,难以为继,加之战争突然爆发,大环境的影响直接导致公司遭受极大的冲击,市场异常严峻。
从公告可以知道,库珀工厂倒闭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多家跨境电商大卖家拖欠货款,导致他们库存高企,年年亏损。
库珀电子最大的跨境电商客户是深圳泽宝,一家年营业额曾经达到55亿元的超级大卖家。
然而,这家曾经辉煌无比的跨境电商卖家,如今亏损累累,虽然自己还没有倒下,但却把上游的库珀电子给拖垮了。
实际上,深圳泽宝背靠大树,创始人早已金蝉脱壳,虽然身陷泥潭,但锅都给股民和供应商背了。
星徽股份
造成如今这一局面,早在4年之前,就已埋下暗雷。
2018年12,A股上市公司星徽股份斥资15.3亿元,收购了深圳泽宝100%的股权。
那个时候,深圳泽宝已创立11年,当年的营业额已达到了7亿元。
然而,对于深圳泽宝的实际估值,星徽股份在收购前和收购后,表现出极大的反差。
现在星徽股份看来,当年的深圳泽宝只值4.3亿元。
但为何当时以15.3亿元的价格收购,相信只有运作这次收购的当事人才知道了。
收购完成之后,深圳泽宝的创始人孙才金,背上了三年4.43亿的利润对赌。
在资本的加持之下,孙才金带着深圳泽宝,如野马狂奔,业绩一飞冲天。
2019年,深圳泽宝的营业额达到了35亿;2020年,这一数据膨胀到了55亿元。
三年下来,深圳泽宝完美地完成了4.43亿元的利润对赌。
按理说,深圳泽宝、星徽股份和创始人孙才金,三方应该皆大欢喜才对。
然而,2021年亚马逊封号事件,打破了这场其乐融融的收购交易。
2021年6月,深圳泽宝在亚马逊的6个主要品牌的店铺,几乎全线被封杀,被封的总店数达到了367个。
除了店铺被封禁,深圳泽宝还有3224万的结余资金被冻结,以及海外的库存也被扣押。
深圳泽宝之所以会遭遇亚马逊血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刷单。
刷单是电商行业的潜规则,国内的所有电商平台,都存在刷单的现象。
深圳泽宝靠着刷单,迅速将业绩做大,顺利完成了利润业绩对赌。
但是,亚马逊可不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眼看猪养肥了,该杀就杀。
亚马逊闪电式封号,将深圳泽宝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亚马逊
2021年,深圳泽宝的营业额回落到25亿元,亏损了8亿元。
三年对赌的净利润,不过4.43亿元,对赌成功后一年,就将对赌挣回来的利润一把亏进去了,还倒贴了3.6个亿进去。
真是刷单的时候有多酸爽,封号的时候就有多凄惨。
三年挣的,还不够半年亏,大股东星徽股份终于坐不住了。
2022年1月,星徽股份一纸诉讼,将深圳泽宝的创始人孙才金团队,告上了法庭。
星徽股份先是指控他们在收购之前,没有足额报税,要求支付4916万元的罚款。
最近,星徽股份又增加了诉讼请求,要求将深圳泽宝的收购款,从当初的15.3亿元,减少至4.3亿元,并要求孙才金等人返还10.4亿元的收购款。
对于这一诉讼请求,星徽股份提出的理由是:全体被告在业绩承诺期内,为实现业绩承诺,操纵泽宝技术违反亚马逊公司的规定,导致亚马逊封号事件发生,公司蒙受巨大损失。
成也刷单,败也刷单。
星徽股份此时追讨10亿的收购款,更多是做给股民们看看的,能够追讨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
如今认为深圳泽宝只值4.3亿元,当初怎么心那么大,非得要花15.3亿元去收购呢?
现在指责管理层刷单,收购的时候,尽调怎么没有发现呢?
溢价如此之高的收购,里面有没有桌子底下的交易呢?
一场没有胜算的追诉,是不是为了自证清白的演戏呢?
无论今天的局面如何,我认为当时主导这场收购的决策层,以及深圳泽宝的创始团队,都是最大的赢家。
他们站在台前,你来我往的诉讼,看起来争得你死我活,掐得面红耳赤,实则数钱数到手抽筋。
真正为这一地鸡毛买单的,只有A股上市公司股民,以及深圳泽宝的供应商。
星徽股份收购深圳泽宝的时候,自身的市值只有14.5亿元,却蛇吞大象,以15.3亿的价格,吃下了如今看来只值4.3亿的“假大象”。
收购所使用的现金,以及增发的股份,都来自于股民。给收购买单的,最终也是星徽股份的中小股东。
深圳泽宝被亚马逊封号,业绩一落千丈,带来利润亏空,此时理应大股东来填补。
但是,大股东摆烂,最终让债务向上延伸,导致深圳泽宝的供应商轰然倒塌。
停产结业的库珀电子,是深圳泽宝的第二大供应商,主要供应蓝牙耳机,每年的采购金额几千万。
东莞库珀电子
深圳泽宝背靠上市公司,还能苟延残喘,但库珀电子这种中小工厂,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东莞库珀电子曾是一家千人大厂,每月能生产40万台蓝牙耳机,近几年受疫情影响海外订单大幅缩水,规模一减再减,停产前员工已经不足100人。
深圳泽宝不付货款,成为了压死东莞库珀电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东莞库珀是中国成千上万制造业工厂的缩影,是给无数工人创造就业的神经末梢,支撑起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家庭。
如今,这些神经末梢撑不住了,如果他们一批批死去,不知道有多少底层家庭,会失去希望。
导致这些中小制造业死去的,不管是资本的错,还是刷单的错,还是亚马逊的错,或者是疫情的错,唯独不是他们自己的错。
既然他们没有犯错,为什么买单的却是他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