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湖州织里的童装城,市场的风向正悄然发生着改变——在主打中式、日韩风的童装款式里,北欧风的设计多了起来。
织里镇,坐落于浙江湖州吴兴区,自古就因织造兴盛而得名。1970 年代末,当地开始发力童装产业,目前仅童装企业就超过 1.4 万家,年产值超过 700 亿元,成为当之无愧的 ” 中国童装之都 “。
一直以来,织里的童装以国内市场为主,内销占比达 90%,只有少量销往韩国、日本的外贸订单,童装款式更偏日韩风。
而今年以来,织里童装将目光放到了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北美、欧洲、中东等地区成为当地很多商家瞄准的新市场。
2 月 2 日,湖州市商务局组织 18 家织里童装、纺织等企业赴英国伯明翰参加国际春季消费品博览会,打响了童装出海的开年第一枪。
如虎添翼一般,3 月 16 日,拼多多旗下多多跨境电商业务童装类目的专项团队来到织里,在湖州商务局的指导下,与当地童装办、电商协会、跨境电商服务平台象屿集团以及 50 余家童装企业,深入探讨了童装出海的一体化方案,并推动多家童装企业上行多多跨境平台,开启了织里童装 ” 一站卖全球 ” 的新探索。
据悉,为助力中国制造业升级出海,2022 年 9 月 19 日,拼多多宣布启动 “2022 多多出海扶持计划 “,为制造业商家出海提供一体化服务方案。拼多多董事长兼 CEO 陈磊表示,” 在国内消费市场,拼多多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我们将借鉴国内的成功经验,加大科研技术投入,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制造的出海事业。”
在多多跨境业务的推动下,织里的童装工厂开始迈出走向海外的第一步 受访者供图” 韩国老板反向来织里淘爆款 “,织里童装出海寻新机会
一到下午两点,织里童装城就热闹了起来。各地的客商、面料商、样衣商、布行的老板、拿样的设计师以及送货的师傅蜂拥而至,挤满市场里的每个档口。尤其是 8 月旺季来临的时候,整个童装城的日均人流量能达到数万人。
然而,在 1970 年代,织里还是杭嘉湖平原上出了名的穷乡僻壤。当地的织造手艺人在一条占地面积仅 0.8 平方公里的 ” 扁担街 ” 上开始创业,生产织品,这就是当地童装产业的起点。
到了 1980 年代初,织里镇自产自销的家庭小作坊已达数千户,童装产业初具规模;1995 年,电动缝纫机取代脚踏缝纫机;2000 年,机器流水线开始进入工厂,也吸引了更多的上下游产业集聚于此,逐步形成了产业生态圈。
在电商兴起的 2011 年,织里镇的产业链优势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电商创业者,电商年销售额更是呈几何式增长。
截至目前,织里镇的活跃电商企业超过 8000 家,童装电商的年销售额接近 300 亿元。据悉,全国每 3 件童装,就有 2 件来自织里,织里不仅升级成为中国童装的商贸、研发和品牌中心,还先后涌现了蒂萨纳、花田彩、男生女生等 30 多家童装品牌。
一位童装店老板回忆到,” 十年前刚入行的时候,大家都是去韩国买版,从上海到首尔的一趟航班,有时候一半以上的乘客,都是去韩国买版的同行,很尴尬。”
不过市场情形在 2018 年开始出现变化。该名店主表示,2018 年起,韩国的老板开始来织里淘爆款。而织里现在的买版市场,最多的时候每天有超过 5000 人来买版。
但在 2022 年,由于疫情反复,织里童装在国内的销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整个加盟店体系都承受了一定的压力,我们在一座一线城市原有 8 家加盟店,去年关了 6 家。” 一位童装老板表示。
与此同时,由于快递延误,物流受阻等原因,童装电商也出现了短期下滑。
大河村是织里五大电商村之一,这个仅有 3000 位本地村民的小村子,最多的时候拥有 1500 家电商商家。但去年的大河村不复往日的热闹,部分门店的租金也下降了一半。
因此,随着今年在国内市场的全面反弹,很多织里童装商家在当地政府一揽子举措的引导下,开始将眼光转向海外,为手中的童装生意寻求新的增长曲线。
在织里童装市场,很多年轻人通过手机视频为各地经销商推荐童装款式 摄影 李扬推出 ” 反向定制 ” 模式,助力童装工厂转型升级
2 月 2 日,湖州市商务局组织 18 家织里童装、纺织等企业赴英国伯明翰参加国际春季消费品博览会,开启了 2023 年的织里童装出海之路。
随后,当地更多的童装商家自发地走出去,先后组团赴东南亚、北美、欧洲、中东等地区参展。一些头部品牌商家也开始试水国外市场,设计研发更符合海外消费者的北欧款童装。
其中,受困于对海外市场的不了解,很多中小商家、制造工厂对出海仍是观望状态。
” 海外市场肯定要做,但到底该怎么干还没想清楚。” 一位童装品牌老板表示,走访了一些国外市场,但经销渠道的附加值太低,自建品牌成本又很高。
当地另一位童装工厂的负责人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困惑,” 从来没接触过海外市场,尺码、款式和标准都有什么区别?物流和仓储怎么解决?跨境电商该怎么运营?”
为了实际解决这些厂商对出海的疑问,3 月 16 日,多多跨境电商业务童装类目的专项团队来到织里,深入走访了当地的商家和工厂,并对童装出海的难点一一做了解答,仅活动现场就涌入了 50 多家童装企业。
在走访后,多多跨境童装类目负责人表示,织里童装的面料以棉为主,其质量在全球居于领先地位,” 从初步调研来看,织里童装出海的优势很大,品质和款式都是远远领先国外的。”
从童装款式来看,织里的优势更为明显。国外的童装款式更新很慢,目前畅销的都是 3 至 5 年前的旧款,而织里的品牌商家仅一个新品季就能上新 500 至 1000 个新款。
” 国内外童装的尺码版型差不多,只是国外的大童袖长略长一点,我们的买手在版式上反馈最多的就是袖长不够。” 对于会上商家和工厂普遍关心的童装尺码问题,该负责人也表示,与成年人的服装不同,童装的尺码在全球相对一致,标准略有区别。
而且在入驻多多跨境平台之后,平台将对国内童装商家采取统一标准,商家和工厂只需要按照国标尺寸生产即可,平台负责针对不同国家进行转码,进一步降低了童装出海的门槛。
此外,当地很多童装制造工厂也表达了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但均受困于缺少跨境电商的运营经验。
对此,多多跨境童装类目负责人表示,对于缺乏跨境电商经验的工厂和商家,平台支持专人一对一上门培训,直至工厂可以自主运营,可以接得住站内流量,” 多多跨境后台支持一键将中文翻译成全球语言,自动生成模特照片等。”
为了更好地推动制造工厂的转型升级,多多跨境还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出 ” 反向定制 ” 模式。在该模式下,多多跨境平台将海外消费者的需求即时反馈给工厂侧,工厂按需精准生产,可以大幅降低了生产损耗和库存压力。
此外,多多跨境后台还支持接入工厂的 ERP 系统,实时赋能后端的生产、销售和库存,进一步提升工厂的数字化能力。
得益于该模式,2023 年春节前,平台的汉服、唐装等中国传统服饰销量持续攀升,平台将市场需求精准地反馈给一家佛山工厂,工厂据此实行定制化生产,日销 4000 件,成为该工厂的主要生产品类,占整体产量的 80%。
” 全年都是旺季 “,多多跨境助力一站卖全球
在多多跨境团队和当地童装办的推动下,目前已有 10 余家商家和工厂先后入驻多多跨境业务,并着手筹备即将热卖的夏款童装。
” 此前之所以犹疑,是因为经销渠道不能直接触达消费者,这是做品牌最大的难点。现在多多跨境提供了直面海外消费者的渠道,这为塑造 IP 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一位入驻多多跨境业务的织里童装老板表示。
多多跨境童装类目的负责人透露,平台的童装类目现在起量很快,畅销单款最高已达百万量级,头部商家的单月销售额也已接近千万级别,” 在海外市场,童装品牌仍然是空白,目前正是品牌出海的大好时机。”
该名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多多跨境接下来将对入驻的织里童装进行重点扶持,通过零佣金、免仓储、运费减半、价格补贴等一揽子举措,率先帮助当地企业打出一批爆款,以最小成本快速打响品牌声量。
据悉,自去年 9 月上线以来,多多跨境业务已先后登陆北美洲、大洋洲、欧洲等市场,持续助力中国制造业一站卖全球。
而对于织里童装的从业者而言,一站卖全球带来的益处不仅只有开拓市场这一点。
据了解,国内童装市场的淡旺季较为明显,而织里冬装是其优势产品,因此其旺季也集中在每年的 8 月至 12 月。而打开全球市场意味着原本上半年的淡季也可以被利用起来。
” 这下冬装能销往南半球的澳洲市场,一站卖全球意味全年都是旺季。” 当地一位老板兴奋地说到。
” 在跨境业务上线时,拼多多还正式启动了‘ 2023 多多出海扶持计划’,首期打造 100 个制造业出海品牌。” 多多跨境业务童装类目的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平台将结合织里童装的研发和设计优势,集中打造一批童装品牌,助力湖州把织里打造成中国童装品牌出海的桥头堡,继续迈向 ” 世界童装之都 “。 文 / 辛夷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