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所藏清人詩歌總集善本叢刊(第二輯)
王卓華 侯榮川 張明晶 曹辛華 編
定價:19800.00元
册數:全24册
開本:16開 影印精裝
出版時間:2020年12月
書號:ISBN 978-7-5598-3351-8
《日本所藏清人詩歌總集善本叢刊》(第二輯)爲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全清詩歌總集文獻整理與研究”及廣西特聘專家團隊課題“清詩總集文獻整理與研究”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
王卓華,教授、文學博士,現爲玉林師範學院校長、國家重大社科項目“全清詩歌總集文獻整理與研究”首席專家,上海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爲清詩總集、明清文學文獻。曾參與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中國古籍整理出版‘九五’重點規劃”項目、主持國家社科項目“鄧漢儀《詩觀》研究”。出版專著《康熙博學鴻儒著述考》(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編校《鄧漢儀集校箋》(人民文學出版社,2019)、《慎墨堂詩話》(中華書局,2017)等書,發表《清詩總集的詩學價值與文化、文獻學意義》《〈詩觀〉閨秀别卷的詩學文獻價值》《鄧漢儀詩史觀及其詩學意義》等文章。
侯榮川,文學博士,玉林師範學院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爲明代詩話與詩學、日本漢詩學文獻等。發表論文《胡應麟〈詩薮〉版本考》等,出版專著《梅鼎祚戲曲研究》《日本所編明人詩文選集綜録》,編校出版《稀見明人詩話十六種》《明人詩話要籍匯編》《日本所編中國詩文選集·明代卷》《梅鼎祚戲曲集》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日本所編明清詩文選集叙録、匯刊與研究”(2019)、“全明詩話叙録”(2014)等,作爲子課題負責人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全明詩話新編”(2013)、“全清詩歌總集文獻整理與研究”(2018)等。
前言
本編爲《日本所藏清人詩歌總集善本叢刊》的第二輯,共收日本内閣文庫、京都大學文學研究科圖書館、大阪大學圖書館所藏清人詩歌總集十二種,依成書或刊刻時間爲序編排,供清代詩學研究之用。
就版本而言,本編所收各書均爲稀見之本。如王晫輯《蘭言集》二十四卷附《墻東志》五卷《幽光集》二卷《聽松圖題詞》六卷《千秋雅調》六卷、汪觀編《五名家近體詩》五種十六卷附一卷、陸琪音選輯《今體詩玉琴集纂註》四十六卷等,均未見其他館藏,爲海内外孤本。其他各書,藏本亦少,具有較高的文獻價值。如《閩詩傳初集》四卷附録一卷,今知國内僅福建省圖書館有藏;《鼓吹新編》十四卷,今知僅南京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有藏;《江左十子詩鈔》二十卷,南京圖書館、首都圖書館、天一閣圖書館亦有藏本,然首圖本存十六卷,天一閣本存五卷。
從内容上看,本編所收以輯選故交舊友之詩者最爲突出。總集本有存人存詩之功能,而專以搜羅故舊之作爲職志者,如唐段成式《漢上題襟集》、元顧瑛《草堂雅集》等。至清,王士禛編生平故人之詩,命曰《感舊集》,其後效者尤衆。如王晫《蘭言集》二十四卷,自序云:“辱有投贈,雖片語隻字,亦必什襲藏之。歲月既久,篇章遂多,恐歷久而失其傳,付之剞劂。其曰‘蘭言’者,蓋取諸《易傳》‘同心之言,其臭如蘭’也。又如董柴選輯《如蘭集》二十卷,其《例言》云:“是集所編,俱係數十年來群公投贈及一時倡和諸什。”又云:“當代名卿巨公,生平感恩知己,尚不乏人,但非文字素交,未承下頒集稿,不敢忘分侈登。”又如吴翌鳳輯《卬須集》八卷續集六卷又續集六卷《女士詩録》一卷,自叙云:“余輯平生師友之詩爲《懷舊集》一十二卷,均屬已往之人。又采録今舊雨之詩凡若干家,節取《匏葉》詩人之義,名之曰《卬須集》。”《匏葉》即《詩經·邶風·匏有苦葉》,詩云:“人涉卬否,卬須我友。”乃待友方涉之意。《卬須集》,則亦友人之詩集。其他如張廷俊選《台山懷舊集》十二卷附《同懷集》一卷、邵玘選輯《懷舊集》二十五卷附《東圃詩鈔》一卷《檬軒遺集》一卷《餐霞遺集》一卷《荔香小草》一卷等,亦均是睠念舊遊之集。
此類詩選大多有詩人小傳及詩歌評點,由於對所選詩人甚是熟稔,故所記事跡頗詳細,而所評亦深切,是清代詩歌發展及詩學批評研究的重要資料。如趙紹祖輯《蘭言集》,共收袁枚等一百一十九家,皆作者所熟識,小傳除生平履歷外,又多附記自己見聞。如卷一袁枚小傳後附云:“余往來隨園之門十餘年,雖未敢自附於弟子之列,然亦竊聞先生之緒論矣。先生嘗謂余曰:‘作詩不可不熟讀經史。或有謂理語不可入詩,此亦不然,但不可過腐使人生厭。’又曰:‘作詩須學力性靈並到,方爲好詩。使有性靈而無學問,則登高懷古及逢國家大典,便如軍力單弱,卒遇大敵,未有不轍亂旗靡者。若僅有學力而乏性靈,則一題到手,鋪排門面,此又如土偶木人,全無生氣。恐不止優孟衣冠之爲誚也。’”袁枚作爲性靈詩學的重要代表,此段叙述可以使我們對其詩學的全面性有更深入的認知。又《如蘭集》卷一記李楷云:“李楷,字鐵君,自號焦明子,直隸奉天人。乾隆丙辰應博學鴻詞試,不合,隱於廌峰之陰,故又號廌青山人。性恬退矻矻,事典籍,著有《春秋通義尚史》數十卷、《睫巢集》八卷。”又記:“余官武興時,先生曾寄詩集。朱浣桐先生嘗與余論近代詩人云:‘鐵君詩出入唐、宋、元、明,而樂府、古風得漢魏三昧,必傳之作也。’”均提供了較爲詳細的詩人生平信息。
這些詩歌及作者生平事跡的記述,對地位微賤、生平不彰的詩人來説尤爲重要。沈德潛《國朝詩别裁·凡例》云:“人之無名位者,一生無他嗜好,惟孳孳矻矻於五字七字之中,而忽焉徂謝。苟無人焉表而章之,人與詩歸無何有之鄉矣。予與同人遠近徵求,志其生平,聊存發潛闡幽之意。”[清乾隆二十五年(一七六〇)教忠堂刻本卷首]邵玘選輯《懷舊集》記載舊遊事跡甚詳,如:“陳崿,字咸京,號岞嵐,晚號慧香,華亭人。太倉州學歲貢生。康熙中以理學真儒徵召入史館,議叙縣令,告歸不仕,品高行醇。吟詠特其餘事,然詩格亦返虚入渾,積健爲雄,迥非凡手所能追步。”對於陳崿這樣一位名不見經傳的詩人,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史料。又如《台山懷舊集》卷七張一騤小傳云:“字石巖,號石帆,又號石樵,仁和附貢生。通今古,工詩文,善於章奏,歷遊幕府,客滇粤時爲多,年七十歸寓台州。著作散失,於敝簏中搜得詩數十首。汪昆鯨、雲尺、鱗先諸昆季皆其門下。雲尺太史有《秋夜懷張石樵夫子》詩,載《重閬齋集》。”按汪雲尺,初名掄甲,改名德容,號重閬,錢塘人。雍正二年(一七二四)探花,授編修,旋謫安西。平生多遠遊,所作詩文大半散失,彙輯爲《重閬齋集》,今存《叢睦汪氏遺書》八種本,僅二十餘葉。所贈張一騤詩題作“秋夜有懷張石樵夫子暨陳二二南邱大愚谷”,詩云:“月明秋意闊,滄海渺天末。微風拂襟來,心境雨蕭瑟。鳴琴當我窗,簡編盈我室。拂絃不能彈,展卷還鬱結。緬懷我友生,中心如饑渴。千里共清光,川原不可越。相思此夜多,憂來詎能割。”作爲失意文士,張一騤固然生平不彰;汪德容雖貴爲探花,所存詩文亦甚少。《台山懷舊集》所叙張一騤生平,對重構當時的文學場域無疑有着重要的價值。
本編各書,所收多半爲寒素之士,故雖僅一二首詩、片語隻字介紹,亦足傳之久遠,補史家之闕。
存人存詩的功能之外,選家明確的以詩存史的“詩史”觀,使選本具有了更高的詩學價值。如汪觀編《五名家近體詩》五種十六卷附一卷,選清初閻爾梅、杜濬、梁佩蘭、屈大均、陳恭尹近體詩。閻爾梅、杜濬爲明末清初遺民,梁佩蘭、屈大均、陳恭尹爲“嶺南三大家”,其中屈大均、陳恭尹在清初還從事過反清復明活動。五子經歷了明清鼎革的歷程,感受了激烈動蕩的社會歷史,其詩本就具有明確的詩史價值。汪觀選輯五人之詩,稱之爲“名家”,除對其詩歌藝術價值的認同外,更是對五人品行的褒許,意在從士人立身之志上塑造明清之際的詩人典範。
區域性詩歌總集是清詩總集的重要組成部分,此類總集不僅記載了清代區域詩歌創作的繁榮,也是區域詩歌特色和區域文化的呈現,其詩史價值和區域文化價值都是非常重要的。如王鳴盛采録《江左十子詩鈔》二十卷,所選凡吴縣劉潢、元和顧宗泰、儀徵施朝幹等江左十家,卷首自序云:“夫十子之作,未足以盡江左也。然試平心而觀之,其命意必正而不頗,其立格必雅而不蕩,其修詞必典實而不浮,有廉直勁正莊誠之音焉,有寛裕肉好順成和動之音焉。”又云:“即十子而足以概江左矣,即江左而足以概天下矣。”又如曾士甲輯《閩詩傳初集》四卷附録一卷,爲福建詩歌總集,收明萬曆、天啓、崇禎年間曹學佺、黄道周等詩人一百零二位,詩三百七十八首;清順治、康熙間詩人一百一十九位,詩四百四十三首。其自序云:“吾閩向稱奥藪,風雅騷壇甲乎中州,自明洪、永迄今三百餘載,代有傳人。如閩之十子,尚矣。若《三山詩選》《閩詩正聲》《石倉十二代》,又有出於十子之外者。其作其選,固與齊、楚、吴、越、秦、晋、燕、趙并驅中原,真無愧於風雅之道。”又云:“余生也晚,雖不及親見古人,又不及親見數君子效法古人,猶幸從遺篇斷簡中,始知古人真精神,與先數君子效法古人之真精神。”除區域性特徵外,《閩詩傳初集》亦在構建明清之際福建詩壇的典範,如同《江左十子詩鈔》形塑江左詩壇典範一樣,都具有推進清代詩歌經典化的作用。
這些選本的流行,對於一時一地最具代表性之詩家的推出和被接受無疑起到重要的作用。
其他如陸琪音選輯《今體詩玉琴集纂註》四十六卷,因乾隆二十一年(一七五六)“詔鄉、會二塲,改用五言八韻,排律一首”的科舉之變革,録唐初至清人五七言律詩,以指導舉子應試,對於了解和研究清代科舉與詩學演變的關係亦有助益。
本編在搜集文獻及編輯過程中,得到許多友人的幫助,謹致謝忱!
王卓華 侯榮川
二〇二〇年八月庚子秋日,草於嶺右
總目録
第一册
鼓吹新編十四卷(卷一至八)
第二册
鼓吹新編十四卷(卷九至十四)
閩詩傳初集四卷附録一卷(卷一)
第三册
閩詩傳初集四卷附録一卷(卷二至四、附録)
第四册
蘭言集二十四卷附墻東志五卷幽光集二卷聽松圖題詞六卷千秋雅調六卷(卷一至十八)
第五册
蘭言集二十四卷附墻東志五卷幽光集二卷聽松圖題詞六卷千秋雅調六卷(卷十九至二十四、墻東志、幽光集)
第六册
蘭言集二十四卷附墻東志五卷幽光集二卷聽松圖題詞六卷千秋雅調六卷(聽松圖題詞、千秋雅調)
五名家近體詩五種十六卷附一卷(古古詩、茶邨詩)
第七册
五名家近體詩五種十六卷附一卷(藥亭詩、翁山詩、元孝詩)
今體詩玉琴集纂註四十六卷(卷一至二)
第八册
今體詩玉琴集纂註四十六卷(卷三至十二)
第九册
今體詩玉琴集纂註四十六卷(卷十三至二十)
第十册
今體詩玉琴集纂註四十六卷(卷二十一至三十)
第十一册
今體詩玉琴集纂註四十六卷(卷三十一至四十)
第十二册
今體詩玉琴集纂註四十六卷(卷四十一至四十六)
如蘭集二十卷(卷一至三)
第十三册
如蘭集二十卷(卷四至十)
第十四册
如蘭集二十卷(卷十一至十九)
第十五册
如蘭集二十卷(卷二十)
江左十子詩鈔二十卷(卷一至十四)
第十六册
江左十子詩鈔二十卷(卷十五至二十)
台山懷舊集十二卷附同懷集一卷(卷一至五)
第十七册
台山懷舊集十二卷附同懷集一卷(卷六至十二、同懷集)
懷舊集二十五卷附東圃詩鈔一卷檬軒遺集一卷餐霞遺集一卷荔香小草一卷(卷一)
第十八册
懷舊集二十五卷附東圃詩鈔一卷檬軒遺集一卷餐霞遺集一卷荔香小草一卷(卷二至十六)
第十九册
懷舊集二十五卷附東圃詩鈔一卷檬軒遺集一卷餐霞遺集一卷荔香小草一卷(卷十七至二十五、東圃詩鈔、檬軒遺集、餐霞遺集、荔香小草)
第二十册
卬須集八卷續集六卷又續集六卷女士詩録一卷(卷一至七)
第二十一册
卬須集八卷續集六卷又續集六卷女士詩録一卷(卷八、續集卷一至五)
第二十二册
卬須集八卷續集六卷又續集六卷女士詩録一卷(續集卷六、又續集卷一至五)
第二十三册
卬須集八卷續集六卷又續集六卷女士詩録一卷(又續集卷六、女士詩録)
蘭言集十二卷(卷一至五)
第二十四册
蘭言集十二卷(卷六至十二)
鄧林唱和詩詞不分卷
编辑:虚文
排版:大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