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华豫之门官方”可以免费订阅哦!刚刚热播过一部电视剧《琅琊榜》,琅琊这个词听来就挺高雅且神秘,朋友们一定会心下有疑问:琅琊,是个什么东东呢?
简单而言,琅琊就是个地名,古代写作琅邪,亦作琅玡,主要指今山东东南沿海地区。不过,这个地名很不简单,怎么个不简单呢?
第一个不简单,琅琊这个地名十分古老。最先的琅琊指琅琊山,据说是周代初期,姜太公封齐时作八神,其中四时主祠就立在琅琊山上。西周建立于公元前1046年,距今已经三千多年了。
第二个不简单,琅琊地名非常多,不单有琅琊山,还有琅琊台、琅琊邑、琅琊县、琅琊郡、琅琊国、琅琊道等。琅琊台在《史记》中称观台,明显就是对天文台的别称。其起源跟那位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有关,史载勾践为了争霸,迁都到琅琊,“立观台以望东海”。后来秦始皇在琅琊山上筑琅琊台,据说先后有秦皇汉武等九位帝王驾临此台。琅琊邑乃春秋时齐国所置,秦朝又设了琅琊县,同时为琅琊郡的治所。琅琊县、琅琊郡直到唐代才消失。东晋时还出现过侨置南琅琊郡,所谓侨置是古代在战争状态下,政府对沦陷地区迁出的移民进行异地安置,为其重建州郡县,仍用其旧名的行政管理制度。琅琊国出现在西汉初年,是汉朝的同姓诸侯国。两汉、两晋都有琅琊国,晋朝的琅琊国尤其著名,不单出了八王之乱里的赵王司马伦(始封琅琊王),还出了包括东晋建立者晋元帝司马睿在内的五位皇帝。
第三个不简单,琅琊是许多名门望族的郡望。“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诗里提到的王家就是琅琊王氏,这个家族几乎主导了东晋到南朝的历史,名人有王祥、王戎、王导、王敦、王羲之、王献之等,无怪乎当时有民谚讲“王与马(司马)共天下”。


琅琊王氏是王姓显贵的代表,自三国到唐代七百年间,琅琊王氏世代鼎贵,从祖先周灵王太子晋开始,琅琊王氏就已有先声夺人的咄咄气势,至西汉昭宣时期,王吉父子开创琅琊王氏贵显的先河。从此,除东汉一朝其家族地位略减外,自三国至唐,七百年间,皆为一流大族,世代鼎贵,天下第一。即使是显于隋唐的太原王氏,也难以望其项背。
琅琊王氏的来源,相传与太原王氏同出周灵王太子晋,至秦汉之际始分为琅琊、太原二望,《唐书·宰相世系表》说,太子晋后人既为王氏,至其十七世孙秦武城侯王离生子元、威,分别为琅琊、太原开基。“元避秦乱,迁于琅琊,后徙临沂。四世孙吉,字子阳,汉谏议大夫,始家皋虞,后徙临沂都乡南仁里。生子骏,字伟山,御史大夫。骏生二子:崇、游,崇字德礼,大司空、扶平侯。崇生遵,字伯业,后汉中大夫、义乡侯”。这是关于琅琊王氏远祖的详细记载。
不过,琅琊王氏在太子晋至汉谏议大夫王吉间世系,虽有世代记载,以及太子晋子宗敬、宗敬八世孙错、错子贲、贲子渝、渝子息、息子恢、恢子亢、亢子颐、颐子翦、翦子贲、贲子离、离子元、威等人名号官位,大多于史无证。王错的事迹见《史记》及《竹书记年》,曾助魏惠王登上皇位,任大夫,后又在惠王二年(公元前368年)因故出奔于韩。《史记·世表》说他有子名贲,仕赵为中大夫。父子二人籍贯何处,史书并无明载。二人之后,翦、贲、离祖孙三人贵显于秦,但史书一则没有指出他们与错、贲二人的关系,二则明确记载他们是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县东北美原镇西南)人。


卧冰求鱼
琅琊王氏到了西晋,因为有祥,览兄弟奠定的基业,族中子弟无不平步青云。在短短的四十年间,出了三公一人,宰相二人,大名士三人。祥、览的后人则在执行一个关系到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大胆计划,这便是拥戴晋宗室司马睿出镇建康(今南京市),作为在西晋灭亡后的江东代理人,开创以后被称为东晋南北朝的新局面。其中最关键的人物,是王览之孙王导。
王导,被东晋皇帝号为仲父,实非过誉之词。王导在世系上与戎、衍、澄、敦同辈,但年龄稍小,当初声名亦稍差。不过,他年幼时即被人认为有将相器度,则是四人所未曾有的。西晋末,他历任东海王司马越参军、琅琊王司马睿司马,尤得后者信赖。他看到天下已乱,琅琊王又是一个堪当大任的英明之主,便倾心拥护,暗有兴复之志。琅琊王初在洛阳,处于无权无势的是非之地,在王导建议下,东到封国,开始得到独立发展的机会。接着又通过王导与独掌天下大权的东海王司马越联系,获得了帮助东海王镇守其后方基地下邳(今江苏睢宁县西北古邳)的军政大权。其后,王导又与王敦、王旷(书圣王羲之生父)等人密谋,通过王衍,令东海王司马越改任琅琊王为镇东大将军、都督扬江湘交广五州诸军事、安东将军,出镇建康,终于完成了在重建晋朝政权的关键一步。
王导拥戴琅琊王初到江东时,因为琅琊王声名向来无人知晓,到任月余,无人前来问津。这样,为争取当地人支持便成为首要问题。王导与从兄敦商量,借用他已经获得的威名,在当地节日里拥琅琊王出游,令琅琊王乘轿前行,自己与敦及其余名士骑马相从,表示尊重。当地人见后,才知琅琊王是北方士人共推的新领袖,便相继前来拜见。从此,南北士人结合,同心固守江东,使江左政权初具规模。这样,王导又实现了计划的第二步。

西晋亡国大局已定,由王导筹划在江左建立新政权条件日渐成熟。王导既拥琅琊王在江东站稳了脚跟,随即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在他的主持下,琅琊王在建武元年(公元317年)称晋王,在愍帝被俘后称帝,任命王导为丞相,正式建立东晋。称帝后,他与后继的明帝、成帝等人,一直对王导感激涕零,或说“卿,整形之萧何也”,或“号为仲父”,或在登基之日“命导升御床共坐”,或“幸丞相王导府,拜导妻曹氏”,或“与导书,手诏则云惶恐言,中书作诏则说敬问”,恩礼皆无以复加。其实,也难怪他们如此。如果没有王导,他们也未必会有南面做皇帝的日子;如果没有王导,在江左重建汉人政权的计划未必就那么容易实现。

所以,对于王导,自古就有人说他在两晋之际多事之秋,拥立东晋以抵抗外辱,民族因得以独立,文化因得以延续,“自可称为民族之大功臣”,“称为仲父,盖其宜矣”。这些评价,并非过誉之词。
东晋初年,由于王导建立了不世功勋,担任宰相掌握大权;从兄敦亦因有拥戴之功,任大将军,掌握天下兵马大权。琅琊王氏家族在二人之下,担任要职者十余人。加以东晋同姓宗室几乎全在晋末大乱中被消灭,没有人能充当他们的宗室藩屏,其局面也不得不由琅琊王氏来支撑。所以当时有民谣曰:“王与马,共天下”,意即东晋初年的政权,是属于王氏与司马氏两家的。这句话,正恰如其分地道出了琅琊王氏家族在当时所处的地位。
王、马共天下时,王氏族中除王导任宰相外,就是大将军王敦最有实权,东晋王朝的全部军队,都在他一人的掌握之中。加上他在西晋初年就被选为晋武帝女襄城公主驸马,威名远扬,王导当初拥立琅琊王筹建东晋的时候,与琅琊王的名声加在一起也没有王敦一人大,所以处处都要借助他的声名,然后才有计划地一步步实现。其后,王导在政治上革新东晋朝政,他则在军事上巩固这个新兴政权。如王导拥立琅琊王过江以后,势力所及,只有长江下游的三吴地区,长江中游的荆、湘、江、交、广等州,还都在别人的控制之下。王敦利用手中的军队,用数年的时间平定各州,使东晋势力达到江南全境,这样的功劳,不可谓不大。他后来的名声之所以没有像王导那样垂于千古,是因为他曾先后两次起兵“清君侧”,被人认为是不忠的表现,因此才威名大减。

东晋初年,以王导、王敦为代表的琅琊王氏族中文臣武将,几乎占据了东晋朝廷的所有重要官职,所以才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赞誉,当时的皇族司马氏,除有皇帝外,宗室诸王皆徒有虚名,既无行政权也无军事权,与皇帝一样,实际上只是南北士人的精神寄托,而没有任何实际权力。王氏族中子弟则全部担任中外要职,除导、敦二人外,又有导从弟棱为豫章太守,敦兄含为征东将军、都督扬州江西诸军事,从弟舒为鹰扬将军、荆州刺史,舒弟邃为中领军、尚书左仆射、徐州刺史;从弟旷为淮南太守,旷弟廙为宁远将军、荆州刺史,廙弟彬为侍中、江州刺史;舒子允之为西中郎将、假节。一门内外,貂暗盈屋,古今名族,鲜有其比。琅琊王氏诸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信仰,如同当时的社会一样,有一个变化的过程。总的来看,魏晋之时,以崇尚老庄、清淡玄学为主;过江以后,转信佛道,有意在政治上发展者则以儒学、文学为主,或者儒、佛、玄、道兼容并包。
琅琊王氏本着文化大族,族中素以重视教育、人才济济见称于世。后成为政治大族,这种文化优势依然得到保持。族中上下,汇集有各种各样的人才。其多才多艺者,如王廙、王微,琴、棋、书、画、属文、医方、杂伎,乃至阴阳术数,无不综览。在某一方面有专长者,如王弘、王准之、王俭、王彪之等对历朝典章制度素有研究,世代家传,成为王家独有的“官学”。各人又都重视谱学和经学,这也是当官人士不可或缺的学问。
在东晋南朝的贵族制社会,由于琅琊王氏拥有政治、社会、文化以及经济、军事等许多方面的优势,加上世系悠久,因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门风、家风和族风。
自西汉王吉为琅琊王氏这个宰相世家开辟历史以来,经东汉魏晋南北朝以至隋唐末年,大约一千年,族中六百余人的名字永远刻在了人类文明史上,琅琊王氏的家族历史代表着整个王姓人的历史文化,除其对历朝政治、文化等领域作出的无与伦比的贡献外,其突出的特色,便是宰相辈出,代有名贤。
“言宜慢,心宜善。”这句经典的话为王氏家规代代相传。所有子孙都要谨听之、慎行之。自东汉至明清,这一千七百多年间,王吉的后人中,《二十四史》中有明确记载的,就有36人被封为皇后,36人成为驸马,35人担任宰相!琅琊王氏,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显赫的家族,被称为中华第一望族!是啊!年轻时就该“言宜慢”,这样才能深思熟虑少犯错误,从而保护自己谋求发展。而人到壮年,心智成熟、实力雄厚,这时就应该“心宜善”。这样才能少树敌手,泱泱有长者风范,受人尊崇。使得王氏家族在一千七百多年间培养出36皇后,36驸马,35宰相,成为中华第一望族的这一家规,在新的历史时期应该造福更多的人,造福更多的家庭,造福更多的家族,造福更多人家的子孙后代!3月海选鉴宝公告时间:2016年3月26日9:00—17:30,27日9:00—16:00。地址:艺茂国际仓·郑州北茶城(郑州市惠济区京广快速路北段与天河路交汇处向北500米路东)
咨询电话:0371-55900981/86005500(请在工作时间拨打)微信号:HNTVhuayuzhimen每周四晚21:20河南卫视首播图片来自网络·文章由杨璐改编声明《华豫之门》所发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处理;传播传统文化,分享鉴藏知识,弘扬正能量,是我们的宗旨,我们崇尚分享。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华豫之门官方 公众号ID:HNTVhuayuzhimen)。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海选详情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