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
广州地区本外币贷款增速保持北上广深津五大城市前列、获证监会批准纳入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范围……近年来,广州金融业积极践行服务实体经济宗旨,成为第四大支柱产业。
未来,广州金融业如何朝着更高的目标再出发?
“广州市‘十四五’规划提出,把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工程’。全市经济工作的‘首要工程’,就是广州金融服务的‘首要目标’。”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邱亿通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透露,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广州金融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广州将实施“科创领头羊”工程,打好碳金融“传统优势牌”。
今年,广州期货交易所正式揭牌,作为我国第5家期货交易所,广期所将为广州带来什么?邱亿通认为,广州期货交易所将辐射和带动广州风险管理市场和经济金融发展,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价格发现、风险规避功能,助力打造以广州为核心辐射粤港澳大湾区“脱虚向实”产业金融服务链。
南方日报记者吴雨伦
精彩观点
全市经济工作的“首要工程”,就是广州金融服务的“首要目标”。
我们相信,广州能够在合作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广州金融发展目标,助力广州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
我们将紧抓广期所设立机遇,把期货业作为“十四五”时期广州金融最重要的产业加快发展,把广期所作为最重要的金融设施给予扶持,充分发挥广期所龙头带动作用,集聚更多期货经营机构、风险管理机构和期货高端人才来穗发展。
探索形成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图谱
南方日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如何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
邱亿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全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对推动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将进一步加强党对地方金融工作的领导,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落实建设“三中心、一标杆、一高地”金融发展目标,着力完善地方金融组织和市场体系,深入实施金融“链长制”,提升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地方金融监管能力,加快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推进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
南方日报: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广州金融将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邱亿通:近年来,广州金融业不断强化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在成为全市第四大支柱产业的同时,加大各类金融资源要素流向全市实体经济。
广州上市公司综合实力强,传统行业上市公司继续保持优势,科技型上市公司发展迅速,近三年广州新增A股上市公司中的40%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广州市“十四五”规划提出,把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工程”,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全市经济工作的“首要工程”,就是广州金融服务的“首要目标”。
接下来,广州金融系统将瞄准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靶心,发挥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机制作用,充分调动银行、保险等形成合力,通过金融业务创新和金融科技创新,提升产融对接的有效性和精准性,围绕三大新兴支柱产业、五大新兴优势产业和未来产业需求,提供面向产业集群、覆盖产业链条、服务产业全生命周期的高质量金融支持,使金融既服务产业龙头,也服务上下游“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创新创业,同时探索形成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图谱、培育上市集群,助力广州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
实施“科创领头羊”工程
南方日报:今年,广州市金融发展“十四五”规划正式出炉,广州将如何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
邱亿通: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提升金融资源配置能力是强化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赋予了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的目标任务。因此,我们在广州金融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增强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希望抓住共建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机遇,促进金融资源配置能力的提升,助力实现“三中心、一标杆、一高地”中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资源配置中心建设目标。
香港、澳门、广州、深圳是大湾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且同为金融业高度发达的城市。香港是享誉世界的国际金融中心,广州、深圳是内地领先的金融中心城市,澳门正在大力推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特色金融。
我们认为,“枢纽”的定位非常精准,充分体现了大湾区金融发展的实际,同时预留了宽广的发展空间。“枢纽”本身就是一个多中心的体系,并且更加强调中心节点之间的多元性和协同性。今年3月,广州专门出台了推进共建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的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并把共建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作为广州金融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
我们相信,广州能够在合作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广州金融发展目标,助力广州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同时也将为大湾区内其他金融中心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更好强化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对全球金融资源配置能力,成为国家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支撑。
南方日报:当前,科技金融等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广州将如何通过科技金融的方式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邱亿通:广州市正全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强市。为进一步发挥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作用,广州金融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打造科创金融产品研发策源地。推动科创金融产品开发创新和多元化发展,建立集研发、运营、管理于一体的完整科创金融产品链。二是提升资本市场助推科技创新能力。实施“科创领头羊”工程。支持广东股权交易中心建设“科技创新专板”。深化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境内投资试点,撬动港澳等境外资本支持。三是完善金融科技服务创新体系。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依托金融科技手段,推广“智能风控+信贷工厂”业务模式。
南方日报:近年来,广州以绿色金融等为重点大力推动金融改革创新。未来,广州将如何以碳金融来推进“双碳”工作?还将探索发展哪些新金融业态?
邱亿通:2017年,广州市纳入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四年多来,广州积极发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体制机制优势,围绕“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绿色金融发展思路,培育发展了具有广州特色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目前,广州绿色贷款余额、绿色债券发行额等多项指标均位居全国、全省前列。下一步,我们将运用好发展好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经验,重点打好碳金融这张“传统优势牌”。
一是全力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推进碳期货市场和品种研究,发挥广期所核心作用,探索期现联动业务。二是推动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提升功能,研究建立碳期货市场、全国碳市场和区域碳市场协同机制,基于广东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础并引入港澳及境内外股东,探索设立粤港澳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建立碳排放权跨境交易机制。三是推动金融机构围绕碳市场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创新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
广期所将辐射带动风险管理市场和经济金融发展
南方日报:今年,广州期货交易所揭牌。在您的预期中,广州期货交易所将发挥何种作用,将为广州带来什么?
邱亿通:广期所作为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将吸引集聚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辐射和带动广州风险管理市场和经济金融发展。同时,广期所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价格发现、风险规避功能,将推动期货与其他各类金融业态形成合力,助力打造以广州为核心辐射粤港澳大湾区“脱虚向实”产业金融服务链。
我们将全力支持配合广期所加快推进品种研发。我们将紧抓广期所设立机遇,把期货业作为“十四五”时期广州金融最重要的产业加快发展,把广期所作为最重要的金融设施给予扶持,充分发挥广期所龙头带动作用,集聚更多期货经营机构、风险管理机构和期货高端人才来穗发展。
南方日报:广州当前正争取数字人民币试点,目前这项工作进展如何?广州将如何推进数字金融创新发展,创建数字金融标杆城市?
邱亿通:近年来,广州积极谋划推动金融科技和数字金融创新发展,通过政策引导等多种举措,全面推进广州金融数字化转型升级。
今年5月,广州市已向国家正式申报数字人民币试点。我们推动设立了广州市数字金融协会等创新平台和专业组织,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等科研主体建立全面战略合作,探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数字金融科创中心。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引导广州金融业态与数字科技融合发展,构建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数字金融新模式。
策划:何又华统筹:陈邦明黄颖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