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某些赚快钱的卖家而言,做跨境电商就好比在刀尖上舔血,风险与机遇始终伴随着,这和高启强的“狂飙人生”如出一辙。
不过,当《狂飙》照进现实,有些跨境公司竟然“入戏”太深,将这种手段用在了打工人身上,这究竟是什么仇什么怨?
亚马逊患上失忆症?
不交保险,一批卖家选择继续死扛
亚马逊卖家千千万,总有人一身逆骨。
亚马逊保险政策已经更新了两年时间,从一开始圈内人人都惴惴不安,到后来被迫交钱,大家逐渐接受了这一事实。万万没想到,如今仍有一些卖家选择“裸奔”,对保险的事情毫不在意。
近日,有卖家发现,当官方明文规定:销售额超1万美金的亚马逊美国卖家必须买保险,否则要禁售!然而感觉就只有自己上了当,老实巴交交了保险费。
他坦言:“有朋友的几个账户2年了没买(保险),啥事都没有,就是邮件偶尔来催促。”对于这一现象,同样有卖家发现:“我去年保险到期了,没来得及续,晚了大概一个多月才续上,好像也不影响啥……”
老实卖家乖乖听话,当然也不是没有缘由的,毕竟买保险才多少成本,停售、二次验证要多少成本,若是因产品问题被投诉惹上官司,其损失远远超过了保险钱费。考虑到这一层,买了保险的卖家就比较宽慰了。对此,卖家也表示:“老实点,狗命要紧。”
不过,还有一部分卖家认为保险就是可以买,但没必要,他们的逆反心理也还不算小。
卖家A:我两个号都快半年没交了,邮件催了好几次了,下个月准备交了,再苟一个月。
卖家B:想到小号没赚俩钱,就旺季超过一万销售额,继续死扛。
卖家C:已经省了三万多。
难道亚马逊真的患上了失忆症?明明自己前脚规定买保险,后脚也不作出实质性的惩罚?其实,按照亚马逊以往的操作来看,秋后算账也不是没可能的。因此,各位亚马逊卖家如果真要“走钢丝”,这危险程度也是大大的。不过,如果有因没交保险影响销售的卖家,可以评论区留言,让大家也有一个前车之鉴。
某跨境公司上演《狂飙》,
公司老板暴力逼人离职 竟“问候”运营爸妈?
卖家们在跨境这条路上“狂飙”,还有一些跨境公司也开始入戏。
法治社会,还有人敢一手遮天?在跨境圈,一位亚马逊运营的经历不可谓不糟心,据她在论坛爆料:
“我所在的公司会在员工入职转正后要求降低底薪,用再增加点提成点来诱惑。公司还规定如果不降低底薪,提成点只有别人的一半。嫌弃我底薪高,不愿意给我交社保。
第二年,老板娘和老板提出不愿意降低底薪就不用在公司干了,我依旧坚持不同意降低底薪。两年时间,公司提降薪的次数不下 8 次。现在,工作交接办理给同事了,走流程的时候,我不愿意在申请离职的离职单上签字。随后我也因老板娘的所作所为提了劳动仲裁,老板也威胁我要联系我以前工作的公司,把我拉进行业黑名单……”
整场闹剧下来,不仅惊动了110,老板还打电话“问候”了这位运营的爸妈。该运营的父母很担心老板会使用一些非常规手段威胁到她的安全,希望自己不要和公司老板去计较。最后,该运营透露了这件闹剧的后续:
“休息一天后去上班,老板摔了我手机,打我嘴巴3次,手也被抓伤了,当时不在场的同事,后来到的说我故意找茬闹事,老板没打我。老板又不承认摔我手机,不承认打了我。闹到派出所,派出所大事化小,说是没证据证明打我了。最后因为供词不一致,没办法,认栽了。”
“打工人太难了,给人干活还要被pua被威胁。”有卖家这样说到。对此,许多卖家也认为,不应该认栽,而是刚到底。有卖家认为:“这样的老板,我觉得他是吃硬不吃软,你要是退,他就会觉得你好欺负,然后使劲踩你 ,还是建议走法律的途径,遇到事情不要怕,勇敢地冲,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以上内容整理自知无不言
法治社会当然用法律去解决,这才是上策。而跨境企业以不愿降薪为由裁员,本应把增效作为重点,却让自家员工来承担降本的代价,此类老板的格局算不上大。企业若是采取高启强式的强硬手段,只会让自己和黑恶势力捆绑在一起,最后将矛盾激化,落得难堪的局面,实在是下策。
跨境圈用工矛盾频发,
这是为什么?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跨境圈企业繁多,遇到上述打工人所经历的公司,也并非没可能。许多看客都义愤填膺,也是因为明天的自己很有可能会是此类事件的主角。
纵览整个行业,遇到这种黑心老板的打工人其实不少,有的人被公司以业绩不达标恶意降薪,有的老板一直拖欠工资,裁员不愿意被赔偿金……最后走上了仲裁之路,或者不了了之。
其实,将整个事件闹得如此难堪,除了与各个公司老板的格局息息相关外,也与大环境有关。一位卖家表示:
“外贸形势比想象中严重得多,跟几个制造业和做跨境贸易的朋友聊了一下,都忧心忡忡地说:接下来三年内,制造业企业会倒闭一半以上。出口订单减少30%以上,然后出口转内销,国内财富更集中了,普通老百姓口袋里的钱也少了,不敢消费,制造业在内销上互相倾轧不可避免,用工意愿和成本也会降低,恶性循环。”
如果真的如他所说,外贸的大环境不乐观,那么我们跨境电商卖家怕是也不好过。另外,面对TEMU的狂飙,文章回顾>>狂飙中的Temu比亚马逊还狗!卖了6000单,只赚个饭钱?亚马逊卖家所感受到的冲击力也前所未有。但是这并非是给一些企业开脱,像某铺货大卖在裁员和逼员工离职的手段被爆出后,如今依旧饱受诟病,业内不少人更吐槽“见识到了一家公司究竟能把底线放多低”。
总而言之,做跨境电商,大家都想要的是业绩狂飙,而非人狂飙。跨境企业作为主要参与者,精力应该更多地放在业绩上去,而非在员工身上下文章。还是那句话,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人文关怀不可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