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人民政协报
作者:杨朝英
上周,一位创业20余年的老朋友告诉我,他的小侄子研究生毕业后,瞒着家里人,做了半年多外卖员,前几天刚晋升为店长。
他有点拿不准了,这事儿到底能不能长干。对于他的纠结,我给了一个建议:顺其自然。
这不是我应付了事,而是深入思考的结果。
此前,我们也曾报道过一些全国政协委员关注外卖员群体的新闻。关注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权益保障,二是资源错配。前者不是今天讨论的重点,暂且略过。资源错配的一个典型是硕士、博士外卖员占比过高,极有可能形成学历资源闲置浪费,同时,又挤占了一部分学历相对低的劳动者的就业空间。
从静态观点看,这种高学历+普通岗的资源配置,确实存在不小的问题。如果一份工作需要中学生的水平就能干好,那么,多接受那么多的教育,个人、家庭和社会投入那么多的资源,还有必要吗?从这个角度说,我认为这种资源配置的局面,存在很大的优化空间。
从动态观点看,这种高学历+普通岗的资源配置,存在经济上的合理性。此时,庞大的外卖员岗位在一定范围内,实际上充当了就业“蓄水池”、失业“减震器”、发展“加油站”的作用。
先说这个“蓄水池”有多大。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达到了2亿人左右。据调查,其中一些平台外卖骑手达到400多万人。
再说“减震器”作用。
学界认为,失业主要分三种类型,即摩擦性失业,因工种转换困难、信息不对称等引起的短期、局部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因技术水平变化、政府政策调整等导致的相对长期失业;周期性失业,因经济周期处于衰退而造成的长期失业。外卖员岗位的低门槛、高流动性、工资薪酬透明的特点,对处于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的求职人员,无疑具有较大吸引力。只有在面对周期性失业时,因全社会需求收缩,外卖员岗位也必然面临收缩,作用会明显降低。
最后说说“加油站”作用。
作为国家承认的网约配送员职业,外卖骑手的行业基础性作用不可替代。我们稍稍翻阅一下当今活跃在商业一线的创业者,或者回顾一下历史上成功的创业者履历,我们都无法回避的一点是,基层奋斗经验都是他们人生中的重要财富。
这个世上从来没有人一出生就风华正茂,只有历经岁月沧桑而不改志的坚持。送外卖与其他职业一样,都能打开青年人的职业大门。中国经济的丰富性,也给梦想提供了足够广的实现空间。
责任编辑:吕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