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选品策略:找蓝海产品或蓝海市场。
蓝海产品: 找目前流量成本和竞争不是很大的品类。
蓝海市场:找竞争小流量成本低的市场或站点。
它们背后的逻辑是相通的,都是找流量的成本洼地。
跨境电商运营策略:性价比和测评。
1、性价比
“性价比”这个策略不适合在售价低的产品,这个也是为什么选品15美金以内的标品不要选品的原因,因为你连做价格战的效果都不明显。有一个套路是前期以价换量,短时间内快速把产品reviews做起来,然后形成消费者购买的从众效应。
2、测评
做亚马逊reviews很重要,如果有靠谱量大的测评资源,通过测评短时间内快速积累reviews数量,形成消费者购买的从众效应也是很有效的运营标品的方式。但这种方式风险与操作门槛都很高,建议大家找蓝海就是出于这个原因,没有这种资源就在蓝海类目借助“先发优势”稳扎稳打的做。
相比选品开发,运营人员的工作方法论已经更成体系。从对亚马逊ABA数据、后台报表、第三方平台数据的持续研究,应用于关键词流量推广、listing优化等方面,业内已经逐步沉淀出更科学的一套操作手法和配套工具。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有哪些工具可以协助我们选品运营?
标品的选品,核心思路是借助工具帮我们扩展选品视野。有体系化的方法论基础,数据分析的场景就有迹可循,作为鸥鹭的老用户,比较能理解:鸥鹭的“产品分析”功能,从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从选品到后续精细化运营”的问题。除了销售表现、SKU偏好,还会透视一个对标产品的当前和过去的流量表现、运营动作,帮助用户评估实际推广同类产品的难易度,降低选品风险。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