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新世界
「本文约8200字,阅读时间约20分钟」
各位投资人、各位朋友们,久违了。
引子
秋天到了,早晚,风渐渐凉了。
街上却热闹起来了。清晨的气息中,孩子们又开始从各色各样的车里钻出来,背着不成比例的书包,像小鱼一样从校门钻进去。目送着小小的身影出现在铁栅栏后面,又消失在大楼里,你叹了一口气,回到车上,系上安全带,点着了火。你看了一眼后视镜,骂了一句那辆抢道差点撞到的车,揉了几把,融入到车流中。办公楼门口,大家耳朵上挂着口罩,一个个扫着码、量着体温。人多的地方,你下意识地把口罩拉上。中国已经很久没有新增病例的信息了。其实想一想,应该每个人都是安全的。但是大半年时间的习惯,哪是一下子能改得过来的。你又叹一口气,把口罩和手机扔在办公桌上。隔夜,美股又创新高了。可是,经济最先复苏的中国,A股,至少看指数,还那个不死不活的样子。酱油倒是炒上天了。一个存在了几千年的传统行业,100多倍的市盈率,是什么傻x在买啊!

图注:史上最贴心的复学指南
过去几个月,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在跟我们拧着劲。但是,如同孩子终于将回到学校,我们也终将回到“正常”的生活。就让病毒和我们长期共存算了。
当然,截止今日的市场并不是这样想的。
市场和想象
我们的资本市场依然笼罩在对新冠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情绪中。快速恢复正常的期望在5月份就已消失,现在抓眼球的新闻头条是2022或者2023了。资本市场对所有代表“旧经济”、没有想象力的行业弃之如敝履;继而在无限、免费的货币支持下,在关门在家、娱乐活动全停的情况下,把人类荷尔蒙高效地转化成“确定性”公司的股价——不管是在国内的酱油白酒和医药还是在美股的网络科技和特斯拉。这就是从6月到8月发生的故事。

这并非没有逻辑。新冠的确是不确定的,其影响无法估值。而随着央行开始无限地提供信用货币,本来传统的估值体系就已经全部失效了。移除了信用货币的总量上限,也就实质性地移除了不同公司对稀缺金融资源的竞争——现代金融和经济理论的基石。既然整个西方经济学和金融市场理论的根基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上面这栋大厦的一层:估值哪里还有存在的空间呢?
举个例子你就懂:你去市场上买东西。如果你只有100元可以花,一定会货比三家,认真考虑哪个更合算。市场上每个人都在精打细算,就会让商品(公司)的价格向价值回归——便宜货买的人多,价格会涨。太贵太不合算的没有人买,价格会跌。最后结果是,所有东西的价格都会回归到和其价值差不多远的地方。这就是正常市场对资源的分配,会让资源集中在最有效率的地方。
如果大家拥有无限的钱呢?这可开眼啦。在“无限”面前,200和20000都是渣。既然不考虑预算,“估值”就失去了经济学意义,只剩下了传统的审美价值,成为一种爱好和信仰。在实际交易中,每个人一旦开始不考虑预算限制,都会且只会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我喜欢的,再多钱也无所谓;不喜欢的,莫说便宜卖,送给我也不要。每个人的集体选择积累到市场上,就是大家“认为”好的公司(也就是,热门股票),价格可以无限上涨,多少钱都有很多人买,并没有什么尽头。不热门的股票,价格可能无限下跌,依然无人问津。这个过程并不是收敛的,而是发散的。这就是今年的好公司、好赛道估值不能用任何金融理论解释的原因。
于是,在这样的“市场”里,投资、估值变得异常简单:什么热门买什么,什么有故事买什么即可。不用看任何其它指标。每天翻翻热股榜,按上面的调仓,保证大赚。这本身就会让热门股价格上涨,让它更加热门。于是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因此,所有有点理智的清醒头脑痛心疾首。如同他们所说,Fed已经摧毁了这个市场。准确的说,摧毁了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央行让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都成了提线木偶:如果利率保持低位,并且水龙头不收紧,闭着眼睛买。而如果不管什么原因,让大家感觉到钱紧,那就重温2000纳斯达克的故事。那天翻了一下2000年热门股高通(Qcom)的股票价格:在泡沫破灭之后,高通变成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芯片公司。但在持续成长了20年之后,依然还没有回到1999年11月30日的水平,且不到1999年12月31日价格的一半。但是,上一次是Fed主动通过升息刺破泡沫。这一次,伴随着帝国的夕阳和虚拟未来的召唤,它还会这么自信吗?
市场,现在在赌这个富二代联储主席没这个勇气。
当然,我不知道。好的投资决策并不需要建立在央行的利率决策上。我们本来要寻找的,是在任何利率环境下都能大概率长期表现出彩的公司。这是价值投资的精髓。然而,在这种极端的情况下,也没有办法。因为“任何利率环境下都能大概率长期表现出彩的公司”就是最无聊的公司了。在直接用10、20、甚至30年后的幻想来给今天估值的漂亮50赛道面前,这可就太无聊了。
我给大家简单普及一下赛道估值的步骤:
1
想一个赛道。不需要科学定义,人云亦云即可。
假如说,有几个大V都在说衬衣是个赛道。你觉得这几个大V很牛,那么,衬衣就是个赛道。为什么不呢?穿衬衣是刚需。随着中国人人均收入的提高,以前穿老头衫的现在要穿衬衣了。姑凉们穿裙子也要配衬衣啊。这叫确定性的消费升级;
2
估算赛道在达到饱和时的容量
例如说,中国有14亿人,衬衣平均200元一件,每人每年要有两件衬衣。那这个赛道的规模就是14x200x2=5600亿,并且饱和后至少仍然每年增长8%;至于是10还是30年之后才能到达这个状态,不重要。看到就是做到。这叫买股票买的是预期;
3
翻一翻上市公司里面谁在做衬衣
最大的几家列出来。开始研究。这叫,买好公司,做时间的朋友;
4
看一下每家的成长故事
我们假设发现了这么一家有故事的,叫特爱她(TAT);
5
认真读TAT的成长故事
TAT的创始人,我们假设,叫牛思科,从小天赋异禀,小学时就开始卖冰棍,大学就开始创业。做了2个成功的企业卖给了马云,35岁创立了特爱她,用互联网思维要颠覆服装市场;牛人。太牛了。爱他。这叫投资就是投人。
6
好,开始算钱
作为龙头公司,会享有成本优势。外加颠覆科技,所有的旧玩家都会淘汰掉。就算有新的学习者进来,饱和以后,占市场30%正常吧?这叫行业整合;
7
假设头部公司享有估值溢价
5600亿的赛道,30%的份额,怎么着估个2000亿不过分吧?才一倍多一点P/S。
8
看一下现在TAT的市值
哇塞,才300亿,整整6倍的空间!买买买!
以上是赛道估值的基本款。注意:TAT实际上卖了多少件衣服,在今年、明年、乃至五年实际上赚了多少钱都不重要的。你什么都不用做,年报也不用看,只需要跟随牛思科进行想象。如果牛思科经常发微博,说3-5内可以推出自动调节温度、甚至颜色的智能面料,就再把估值翻3倍。如果TAT的董秘公布说,他们已经在尝试在该衬衣面料中内建芯片,使得其消费者会因为某种神奇的生物反应,而购买生态圈中的毛衣、内衣、乃至床单、枕头等物;那就尖叫。
牛爱思在2021年计划了一个面料日。并放出风来,开始自主研发芯片,找台积电代工那种,使得衬衣可以自动检测磨损程度、记录主人偏好,并用大数据跟踪,及时为主人下单。太牛了,则估值再翻10倍。因为,这不是衬衣公司了,这是美丽新世界的生活方式提供商啊。如果还不够,那再加上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后大家买衣服这种行为会被颠覆。没人再买衣服了,我们只需要在TAT的app上进行虚拟设计,付一个订阅费用,就会定期会有符合你偏好、体型、乃至味道的新衣服送上门。既然走上了这条路,为什么不加入一个全息影像概念呢?结合智能硬件,TAT可以在家里实时模拟每天的穿衣效果,有效解决宅男或美女每天的搭配痛点。
怎么能不尖叫?这么美好的未来,我的衬衣给我穿衣的未来,还在谈今年没有盈利,未来也只能成长20%,那就是你的格局不够了。没有盈利一定是因为研发、营销费用高。贝索斯当年不就是这样。二十年没有盈利却不能阻挡股价的节节上升。这些都不是成本,而是投资啊。
没有联想,人类将会怎样。我感觉我都被说服了。在赛道面前,我自惭形秽,觉得自己就象一个恐龙,守着一群默默赚钱、默默成长、默默分给股东,即便受疫情冲击也不太可能消失,但是,却没有想象空间的优秀企业。6-7%、还在成长的股息率在今天这个零利率的时代本应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在美好未来的衬托下显得黯然失色。
赛道估值的“逻辑”如此简单、美好且短期无法证伪,偶尔还可能证实。一旦建立了这个场景,企业的成本变成了投资,亏损变成了好事,哪怕毫不相关的科技进步都能带来5%的涨幅。不用考虑竞争者,因为,没有。不用考虑消费者品味变化,因为,不会。在看多的人眼中,一片粉色的未来早已注定,买定离手,慢慢等着就行了。这不就是传说中的价值投资吗。
当然,也有人会问:如果事情并没有注定呢?那显然格局不够啊。投资者其实也知道未来不一定就这么一帆风顺,但是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会跑得足够快。股吧里流传着逃顶乐视的完美故事。没有逃顶的,也只会骂牛思科骗子死全家。关灯吃面。没什么。
当然,卖故事的历史,就是人类发展的历史。割韭菜的策略,几千年来并没有什么改变。资本市场只是而这个传统的新面貌。但是,央行的灌水、懵懂的科技的想象却让回归的曲线变得格外长、让反映情绪的市场曲线变得格外快、格外陡。
恐龙是怎么灭绝的
我很担心我自己会变成恐龙。牛逼得很,说得全对,但在人民群众的力量面前,终于也逃不过灭绝的命运。
让我们回顾一下。上次跟大家分享,是三月的中旬。新冠打击了美股的高估值,形成戴维斯双杀,天天都在熔断,把A股和港股也带崩了。当时,我在试图看到疫情之后的世界,其中一个基本场景就是: 中国会率先走出疫情的影响,率先重启经济。叠加资本市场改革(注册制、科创板,以及,大家对资本市场态度的变化)释放的红利,中国资本市场本身会是未来几年最大的赢家。又因为信用货币时代,活跃的资本市场才是一切的根本,那么中国抓到了这颗明珠,就会抓到超级大国的地位。All in 中国股票,尤其是受益资本市场发展的公司,是最佳策略。在3月16日,我列出了A股、港股见底的五大政策信号。

倒过去看,大的方向当然是对的。我依然被困在了国外,但是在国内的你们,已经逐渐恢复了往昔的生活。A股和港股从3月的低点有了大幅反弹,我们基金的净值,尽管没有配置任何一个龙头泡沫赛道股,但是也跑赢了市场。All in策略赚钱了。Heck,在市场以一种疯牛的模式启动时,我竟然在7月6日当天再次看到了市场的不正常,从而躲过了之后的调整。毫不夸张的说,我觉得自己对市场、对人性的感觉在今年有了大的进步。这些判断,说是世界级水平不夸张。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什么用。太慢了。恐龙就是这样灭绝的。资本市场等不及中国的改革,先炒赛道股去了。因此,这种世界级水平的择时,并没有带来世界级水平的回报,而原因却如同上面所说的那样简单粗暴——我没有买五个月翻了5倍的特爱她。我的微博粉丝,我觉得,都应该比我们的基金赚得多——因为他们买了。这确实让人有点沮丧。用推上一个名师的话来说,现在任何智商高于10的人都知道市场是个巨大的泡沫。但没有人知道能持续到什么时候(考虑到Fed永不加息,有可能是“永远”)。
在美国政府各种无理打压、欧美复工遥遥无期下,A股的酱油食醋白酒股和美股的科技梦想股联袂突破新高,转眼把一个极端的市场推向了更加极端。现在怎么办?投身泡沫、享受泡沫,还是坚守信仰?
在去年底的投资人信里,我也谈到了取舍。一个盈利的价投经理,也许不得不在巴菲特和索罗斯两个流派之间做一个取舍。价值投机——A股最赚钱的模式,尚未形成可操作的理论框架。在这种情况下,不是所有的钱都能够赚。在市场上活下来的方法也许是用正确的理由获取合理的回报。
短期和长远的未来
因此,我们应该能继续做恐龙,只能赌短中期大家会back to normal ,长期,会进入未来吧。我一贯的观点是新冠病毒本身并不可怕。它真的就是一个传播力更强、对特定人群杀伤力更强的流感病毒。针对病毒本身,人类科技文明远远不到束手无策的地步。无论是在线办公、开发出疫苗、还是群体免疫,我们肯定、迟早会翻过这一章。很快了。从SARS的经验来看,前前后后也就是半年时间。那么中国1月份算起,到7月份;美国从3月份算起,加上川普的各种无能,到年底,这事非常大概率就过去了。社会全面解冻(虽然经济不见得全面复苏),大家该干嘛干嘛。明年的此刻,我相信已经无人再谈新冠了。

图注:显然,病毒并不怕高温。
因此美国感染、死亡均远超此数,但逻辑不变。
美国就是华丽的终章
长远来看,新冠病毒还有好处:让大家大大提升了卫生习惯(最近调查显示,疫情期间,意大利人平均每天洗手12次),因此会减少以后得病的几率;经济的大规模封锁,极大地推进了数字经济、新业态、新需求模式;大概率会带来全世界版的2003年电商时刻;有些阴暗的人,还会想,还帮社会减轻了许多养老和医疗的负担。我在疫情发展的过程中分析,整个人类社会的四化会大大加速。在7月16日CFA协会的内部分享时,我进一步阐述了未来的样子。后毁灭时代的科幻小说往往都从一场战争、一场瘟疫、或者外星人入侵引发。但在现实生活中,当这个历史时刻到来时,是没有人看得见的。但是,你要的瘟疫就是新冠了。
未来开始了。
这个面向未来的“四化”,我认为是每一个投资者需要安装在思维底层的框架:
社会的虚拟化:人类之间的互动更多地进入虚拟空间;
金钱的筹码化:金钱进一步脱离实体财富的限制,成为虚拟世界中的游戏币;
人生的游戏化:真实生活和虚拟游戏进一步融合,通关打怪成为人生的主要活动;
世界的扁平化:在游戏世界中,中国因其经济体量和人口数量,获得超级大国对应的影响;
我经常惊叹于优秀的作家、艺术家对未来的精准判断。90年代末期读大学时,清华图书馆竟然有《1984》这种反动著作,还是中文版,曾让我合卷感叹,这怎么会是一个人在1949年出版的作品?也许几十年后的后人,重读《饥饿游戏》、《头号玩家》之类的作品时,也许也会有同样的感慨。怎么会有人在2010年代就精确地预测到2080年的世界。
这不是什么太好的前景。实话说,想象我的孩子会毫无抵抗地走入这样一个陷阱,让我不寒而栗。如果你没有看过这两本书,我觉得你应该再看看电影。只是这次不要把它当成一种娱乐,而是当做思想实验,把自己代入,脑补一下这样的社会你会如何生存。因为,即便不是你自己要学,也很有可能你需要帮自己的孩子们做好准备。
一个极为不平等却显得非常平等、美好的世界里,极少数和我们产生生殖隔离的人,他们追求什么我们已经很难知道了,也许是永生。但绝大多数人追求什么很容易猜到、也很容易满足:在某种形式的VR(虚拟现实)里度过快乐的一生。平成废宅在2010年就已经不需要出门了,靠动漫、游戏和外卖就可以活得很好。更不用说,随着科技进步,会出现体验好得多的、多感官的全浸入式VR呢?只要装备有电,维生有综合性营养补剂,这样的VR是永远不需要取下来的。
我在前几篇系列里讲过这个可能性。随着之后病毒的发展,美联储和各国的应对、人民的反应,只要人性不变,我已经能从今天描述出一个以此为终点的可能的发展路径:
第一步,大概率是继续印钞、维持逐渐降息到负;
第二步,逐渐进入UBI(全民基本收入)时代。现有的科技发展已经让基本、甚至更高一些的生活需求:粮食、肉、饮水、游戏、交通、手机、VR、甚至性需求都变得可以无比廉价、容易满足;因此,对1%的人类来说,认真面对社会矛盾、解决它的成本远远高于发UBI,让其他的99%的人的一生在自由、快乐,但是廉价、虚拟的享乐中匆匆过去;
第三步,AI和大数据接管大多数社会管理职能,民主沦为真人秀。无需思考,算法比你更了解自己。违法变得不可能,更不用说反抗了;
第四步,科技会继续进步,但大多数人类的创造力、想象力逐渐退化,使得文明的进一步繁荣失去了根基。今天1%的人聪明,是因为他们是从99%中选出来的。如果隔离了这个base,1%的人也会越来蠢的;
我们很自然地会联想到,为了解决4的问题,对人类友好的AI也许会建议一个全民游戏机制,让少数幸运儿得以进入1%,以便改善基因(对,你想象到饥饿游戏);对人类不友好的AI,我就不敢说了(你可以想象,黑客帝国)。
……
很遗憾地说,因为宇宙空间的规模、物理定律限制和因此呈现的技术难度,我认为人类跟随上面几步走入虚拟世界的可能性,比我们离开地球这个摇篮,成为跨星系物种的可能性高好几个数量级。大航海时代,仅仅几个月航海,就会到达另外一片的沃土。宇宙时代,几千年光速旅途之内,依然皆为一片荒芜。去大航海,有可能在有生之年开启人生新的篇章,彻底改变命运;去肉身探索宇宙,100%的概率是好多、好多代人在路上死亡。反差太明显了。
很遗憾地说,我认为这可能就是费米悖论的正确解释。宇宙中当然大概率不止人类这一个智慧生命,但是也许绝大多数的他们进入我们现在这个阶段之后,都会发现循上面几步进入全民虚拟化,因此永远地进入了沉默。生命的第一本能是生存和繁衍,不是去进行死亡率100%、也没有任何可见成果的开拓。生命只需要减少能耗,一颗恒星(在我们的case里,太阳),足以满足。要10万亿颗太阳何用?
我一点都不喜欢这样的预测。我所希望的未来,是各个国家携手面对共同的威胁;在没有共同威胁的时候,公平贸易,公平竞争,以至于让每个人能在不同的生活方式、社会制度下自由选择自己的出路。在竞争中落后的国家,如同几十年前的中国,自然会奋起直追,直面自己的问题,认真探索自己的道路。在竞争中领先的国家,如同几十年前的美国,也会虚怀若谷,从向落后国家的开放中获得更多。到一定的时候,我们会组成全球化的人的政府,集合全人类的资源去进行科技探索、开拓宇宙。
但是,我很遗憾,如果没有巨大的内部和外部力量,这可能不再是我们的默认发展路径。尽管这个未来中中国依然是亮点(所以你要投资,还是应该赌天朝)。但总的来说,这是一个更加不繁荣、更加割裂、更加无趣的未来世界。
基金经理的痛苦生活
所以,现在怎么办?在短期、中期,我们的基金会继续把投资框架建立在“世界恢复正常”、以及“中国继续成长直到成为超级大国”之上。我们重点持有因为市场对疫情的不确定性而抛弃的金融业、交通、能源、银行等股票,随时热情拥抱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新经济、新企业带来的新投资机会,并时时警惕又一次纳斯达克崩盘。我的感觉是,2000年不会重复,但会押韵,纳斯达克会进入一个长达2-3年的熊市。
这不是抗拒数字经济、虚拟经济,而是认识到一旦这个社会全面拥抱新的社会结构模式(比如在家办公),现在组成指数的那些先行者公司就会遇到比现在大得多的竞争,而市场完全忽视了这些因素。Zoom完全可能变成另外一个Netscape。我们今天(2020年9月5日)注意到,沃尔玛也学习亚马逊,推出了Prime membership, 并且利用疫情的机会极大地完善了自己的网上购物体验,全面转向电商。如果没有疫情,这可能还需要5年时间。时至今日,英美基本所有的线下商家都已经上线,如同中国的线下商家一样。如果电商是狼,线下是羊,那么现在所有的羊都应变成狼了。也许亚马逊还是会胜利,但如市场估计的那样继续横扫天下,已经不太可能了。
回到中国,如同之前多次描述,如果我们面临一个牛市,那大概率是一个跌宕起伏、波波折折的部分股票的长牛,而不是如同2015那样半年到顶的疯狂。你会有很多机会。想象在一根橡皮筋上挂一个小球,放手。小球会掉落并弹回,再掉落再弹回。周而复始。倘若没有摩擦力,它会永远来回运动下去。在这个运动中,你既可以在掉落时赚钱、也可以在弹回时赚钱、也可以在再掉落、再弹回的过程中赚钱。无穷无尽。
当心不要来回打脸就是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饶有兴趣地看到未来,并在可能的时候,改变他。
2020年9月5日
Leo Liao
Prusage Investments
注:所有黄色高亮下划线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关注列奥老师围脖了解详情,列奥老师也会在围脖上随时更新分享投资观点。
Prusage Investments旗下投资分享平台

扫码
关注
我们
Prusage Investments是中国基金业协会认可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
公司创始人均为国内外名校毕业,有在国际大型投资基金工作多年的经历;也深具社会情怀,更谋划尽用所长为中国社会创造价值。
Prusage Investments定位于为中国高净值人士和机构投资者进行全球资产配置、投资咨询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作为一家全球资本配置型企业,我们从创始之初就立足于打通国内外的藩篱,推出境内与境外基金产品,以充分享受中国资本化开放的大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