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 5 月 4th, 2025

在亚马逊跨境电商运营领域,主要分为“精品类运营”和“铺货类运营”两种运营模式。“精品类运营”,是指那些旨在精品打造和品牌养成的运营模式;“铺货类运营”,是指那些以铺货追求偶然性爆单的运营模式。

“铺货类运营”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在亚马逊平台的爆款率一般都会维持在1%~5%,所以只要上架产品的数量足够多,且运营者自身能力尚可,那么订单上涨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虽然在商业模式上“铺货类运营”并没有漏洞,但是在执行层面却是困难重重,这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1.铺货运营者没有时间和精力将每个铺货listing优化到极致;

2.如果采用FBA即亚马逊配送的铺货形式会产生极大的风险和费用;

3.如果采用FBM即自配送的铺货形式则可能转化过低,无法把握爆单时机;

4.铺货也存在产品限制,如高成本产品、品牌附属产品、版权类产品难以运营。

因此,针对“铺货类运营”,运营者也需要对自身上架的产品做出取舍。一般而言,“铺货类运营”应该选择客单价适中、出货快、拥有部分或全部自有供应链资源的产品进行销售。

1.客单价适中:是因为如果客单价过低,说明该产品成本较低,因此直接大规模上架这类产品的卖家不会是少数,竟争人数的增多会减少产品成长的空间,所以不能选择客单价过低的产品。相反,如果客单价过高,这意味着产品本身对品牌附加值或者产品制作工艺有较高的要求,而选择“铺货类运营”的产品供应链普遍弱于“精品类运营”,因此也不可以选择客单价过高的产品。

2.出货快:是因为“铺货类运营”相比“精品类运营”多了一个测款的过程,而一旦一个产品流量表现出色且持续产生订单,运营者就需要联系供应商开始备货。因此,如果一个产品的出货速度不能保证,那么就意味着该产品listing无法保证100%的FBA库存,一旦竞争对手有更优质的供应商,且竞争对手能够做到更快地生产产品,那么自身的listing成长空间就极其有限。

3.拥有部分或全部自有供应链资源:是因为如今亚马逊平台上采用“铺货类运营”的卖家数量较多,甚至很多卖家的供应商都是同一家工厂,那么初期即使在运营层面有所差异,后期随着产品卖家的增多各个卖家彼此之间也会进入同质化竞争。因此,如果运营者不能通过自有的供应链资源将产品进行差异化改善,就无法在运营后期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

(本文内容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连连国际赞同其观点和立场)

连连国际平台业务专注为拥有跨境场景需求的平台业务客户提供专业便捷且高性价比的跨境全链路收付兑解决方案

Avatar photo

作者 UU 13723417500

友情提示:现在网络诈骗很多,做跨境电商小心被骗。此号发布内容皆为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无意冒犯,如有侵权请联系13723417500删除!

声明本文由该作者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发表回复

服务平台
跨境人脉通
选品平台
U选Market
展会&沙龙
群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