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 12 月 28th, 2024

作者:任尚坤

来源:商业人物(ID:biz-leaders)

“中国所有倒下的电商,没有一个是因为竞争而死。”洋码头创始人曾碧波是不吝面对媒体的人。他习惯站着讲话,可以走来走去。现在,他要面对自己当初讲过的这句话了。

如果洋码头倒下,它是因何而死?

2015年底,作为中国最早从事跨境电商业务,并在厮杀惨烈的海淘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的洋码头,本可以拿到一轮新融资。但当时国家政策层面在资本市场提出了“战略新兴板”表述,曾碧波动了心思,他觉得洋码头估值可以再翻一倍。那笔钱他没有拿。

曾碧波的老上司、易趣创始人邵亦波很早也提醒他,有钱就拿,他嘴上答应,“当真正面临抉择的时候,创始人的心态难以做到自己所想象的那么‘贱’。因为有些投资人给的估值不高,同时需要创始人接受抵押,对业绩也有很多要求…….我们因为受不了各种条款最后就放弃了”。曾碧波说最大教训是,即使“带着毒药的钱”,也得拿,活下来再说。

此前一年,洋码头平台交易额达6.6亿元。一年四倍增长是曾碧波的目标,用他的话讲,要不然都不好意思说是做跨境电商的。跨境电商成了风口。

阿里、京东入局,初创公司处境堪忧。2015年是跨境电商资本寒冬。

洋码头彼时规模虽不大,但在行业内仅次于天猫国际,PC+APP日活用户有20万,用户回头率40%。刚三十出头的曾碧波意气风发。

2019年,洋码头有了利润,成了一面旗帜。

直到2020年,曾碧波还在洋码头十周年大会上脱稿演讲,宣布将在100个城市开1000家线下门店。同年,微博领投了D轮融资。据企查查信息,自2011年获得天使湾创投的天使轮融资至今,洋码头共进行了七轮融资,最新一轮融资是在2021年初的数亿元D+轮融资。

大估值,和独立跨境电商第一股,曾碧波一直在筹划着。他原本想两三年内完成上市。

时过境迁。

2022年9月,洋码头资金问题浮出水面。

陆续有媒体报道称,平台上不少商家和买手在向洋码头集体讨债。甚至今年3月,有五六十人冲击了洋码头位于上海静安的公司总部,员工大量流失。三月正值上海疫情严峻时期,但疫情后的七八月,同样事件依然在出现。洋码头所剩不多的员工已居家办公。

“我创业十几年没有经历过这个事情。那个时候,我是脆弱的。”8月底,曾碧波召开了一次线上说明会。他在会上承认,出于资金托管等原因,2022年5月1日前的大量历史货款已经无法结算,截至8月8日,总共货款欠款为2亿元,这个数字并不包括3800万元保证金。

2亿元和3800万元。要说多也多,但对于洋码头的体量来讲,在曾碧波看来,数额不算多。

此前,曾碧波在为上市事宜做准备。自2021年8月开始,洋码头资金流紧绷起来。曾碧波原本考虑拆除红筹架构冲击A股,但由此相关合规要求更高,资金结算更严。洋码头不得已将资金托管。与此同时,银行抽贷8000万,News微博退股,洋码头还了1个亿。

不过2021年底,洋码头融了1亿元资金,估值近40亿。洋码头也不是没有走向资本市场的机会,但看到顶着奢侈品电商第一股名头的寺库,已仅剩2亿美元,曾碧波放弃了美股,“那时候我们估值已经达到四五亿美元了。”

曾碧波不甘心。

洋码头问题显露出来,是平台为做上市把资金被托管以后。这些年里,曾碧波把平台的钱,和自身融来的钱都放在了一起,烧了不少钱。

和天猫国际、网易考拉等一众跨境电商不同,洋码头走的是C2C模式,两端连接的是国外买手和国内用户,买手在平台开店,平台从中抽取佣金,另外依托流量赚取费。

洋码头的转换率相对较高,客单价也不低,其一年有将近40亿元的GMV,买手平均毛利20%。曾碧波始终以切入的市场和自己选用的模式为傲,“我们的商业模式是很舒服的,那时我们是一手好牌,行业里有极强差异化,天猫、京东、拼多多,没人能做我们在做的事。”前不久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曾碧波觉得资金没必要切开,折腾起来是挺大的动作。洋码头一个流量成本不到二十块钱,约六成用户是自然流量,而且多高消费人群。

《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中,洋码头拖欠商家货款的现象也是从2021年中旬开始。有经营海外服饰箱包奢侈品生意的买手商家称,洋码头提现越来越慢,“以前是10天、20天,从去年6、7月开始,变成了一个月,此后到账越来越慢,直到一分钱也不给了。”洋码头给她们的承诺是,希望能一起继续把业绩做起来,这样她们也能更快地拿到欠款。

但商家们并不买账。她们觉得自己被绑架了。

曾碧波先后三次与买手沟通。在八月底那次沟通会上,有买手认为,曾碧波很自大,始终不相信洋码头会倒闭。曾碧波也确实坚信,只要再给半年时间,业务就一定可以做好。

目前,洋码头并没有多少可自由支配资金。今年5月,平台已通过和支付宝与国际微信的支付托管合作,其消费者订单货款资金结算全面由第三方机构托管。

但这也就意味着,5月之前的历史订单结算货款资金,洋码头无法兑付。

资金进了监管系统。卖家历史订单结算的钱,即便是曾碧波也拿不出来,成了债务。

就当下问题,曾碧波表示在做股权方案,将部分股权用来偿还欠款和债务。另外,他冀望于能给公司找到买家,及更多时间来起死回生。

可信任在消解。商家和买手,在用脚投票了。

这是洋码头多年赖以为生的命脉,也是曾碧波这份跨境海淘生意的基础。无买手,无洋码头。

洋码头成立于2010年,主打奢侈品包袋、化妆品、小众潮牌、服饰鞋履等品类。

在曾碧波看来,国内早期的跨境电商都在学京东的成长路径,但他觉得,B2C解决的是供应链和规模性问题,C2C解决的是上下游信息不对称问题,是降低海外信息与中国消费者之间壁垒最有效率的方式。个体更为机动灵活,品类也相对更多元。

在此之前,曾碧波从2001年工作开始,就进入了电商行业,他在邵亦波执掌的有中国版ebay之称的易趣目睹了被淘宝打败,和后来几波电商热潮,从零售、出口外贸、团购到跨境电商。

易趣的工作经历给了他很大帮助。C2C模式失败后,易趣开始聚焦于帮助中国本土企业做出口外贸。2007年在美国,他受到相同商品在国内外巨大差价的触动,意识到其中流通环节与供应链的问题。他决定下海创业。

洋码头上线前,曾碧波花了两年时间自建了一个跨国物流体系—贝海国际速递。他的逻辑是,中国传统进口产业,B2B 供应链过重,从国外批发,进口,代理再分销的传播效率太低。B2B 供应链很多,但没有国外零售商直接销售给中国消费者。跨境电商瓶颈在物流。

这也是曾碧波后来信心的来源之一。

风投的钱来得很快,也很顺利。这其中也有宏观背景,2013年上海自贸区开工;2014年,保税区、海关、自贸区政策都松动了。

曾碧波高举高打。2015年,洋码头营收同比增长15倍。2016年初,员工500人,到年底到了2000人,租了5层楼。码头曾表示,C2C模式下,有遍布全球83个国家的逾8万名买手。

独立跨境电商平台不断倒下。网易考拉卖给了阿里,小红书转型成了种草平台。曾碧波曾把洋码头活下来的核心原因总结为“踩对了点”,另外还有一直坚持的C2C模式。

不过,这一模式到今天再次变得值得拷问。

洋码头在做的,终归是渠道生意,物流、支付流、信息流三者缺一不可。可它不仅需要渠道的流量,还需要渠道及平台本身的稳定性。网上关于洋码头的投诉,既有产品质量问题,也有商家及物流问题。非标品是洋码头的特点。而随着时间推移,国内外信息不对称在减弱,类似京东、阿里、拼多多等全品类平台几乎通吃了大部分流量。洋码头的未来空间在哪里?

据艾媒咨询数据:2021年,中国跨境电商两大平台分别是天猫国际和考拉海淘,市场占比为26.7%和22.4%;京东国际、唯品国际等10%以上;洋码头位份额占5.5%。

对于此次拖欠货款,曾碧波将主要原因归于疫情因素。公开信表示,疫情防控对于整体进口电商冲击严重,尤其在各个国际进口快递的国际航班运能大幅减少,口岸清关时效大幅拉长,买手的资金结算回笼也受到严重影响,用户等待时间拉长后,订单取消率也比以前更高。

曾碧波也承认,他有过浮躁的一面。他总结中国所有死掉的电商都是因自身经营效率不高、烧钱没有沉淀,亦或商业模式本身不靠谱。他觉得电商竞争并不是存量或零和游戏。

洋码头现在最好的业务是海淘直播。他说将来要把直播业务独立出来融资、上市。

上述《中国企业家》文章中,曾碧波对自己的看法是,“我的家庭、成长背景和就业,没有哪一个能和骗子挂钩。”公司内部群里,曾碧波的外号是“码头大哥”。

从上学年代,曾碧波就顶着光环一路向上。他自称有江西人的“匪气”。他生在江西抚州南城县一个农村。初三前,曾碧波一直是个“臭名昭著”的不听话的学生。父母给他两条路,要么读书,要么当兵。初三一年,他学完了初中三年的课程。

后来,他提前参加高考,以县状元的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少年班。曾碧波在上海交大遇到了一个数学成绩比他好的室友章飞鹏。章从盛大离职后,成了洋码头的合伙人兼CTO。

如果洋码头倒下,或许是曾碧波这些年里少有的失败。他说即便自己去做直播,也会把债还完。但对于讲话时常中英文夹杂的曾碧波而言,直播这个活儿,恐怕也并没有那么好做。

*文中图片购买于视觉中国

Avatar photo

作者 UU 13723417500

友情提示:现在网络诈骗很多,做跨境电商小心被骗。此号发布内容皆为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无意冒犯,如有侵权请联系13723417500删除!

声明本文由该作者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发表回复

群通天下
服务平台
跨境人联网
U品出海
选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