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灵兽第 1260 篇原创文章
曾经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海淘电商平台,在近半年里纷纷面临困境。
作者 / 十里
ID/lingshouke
海淘电商赛道里曾炙手可热的玩家,正在经历收缩、亏损、退市等一系列的阵痛。
这两天,有着 ” 美股跨境电商第一股 ” 之称的洋葱集团,被纽交所启动了退市程序,或面临摘牌。
三个月前,洋码头资金危机的传闻四起,不少商家曝料自己的货款遭到平台长期拖欠,洋码头的总部办公场所也人去楼空。随后,创始人留一句 ” 就算将自己的股权全部卖掉,也会偿付这笔欠款 ” 让洋码头体面的收场。
在整个跨境电商赛道,算不上无名小卒的洋码头都落到此番田地,更何况其他参与者?
去年年中,据媒体报道,截至 2022 年 7 月,考拉海淘业务团队已从高峰期 400 余人收缩至不足 20 人;上个月,顺丰旗下跨境电商平台丰趣被负责人透露早已申请破产,等等。
这些曾被互联网巨头挤破脑袋进入的风口,如今时过境迁,正因资本的冷静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陷入经营困境。
1
海淘电商市值集体缩水
纽交所监管部门决定让洋葱集团退市,是因为洋葱集团已低于纽交所的持续上市标准。截止到目前,洋葱集团股票已停牌,股票停留在 0.24 美元/股,总市值 2523 万美元。部分网友推测,美股退市,可能在港股重新上市。
无论如何,洋葱集团两年的美股生涯即将告终。
2021 年 5 月 7 日,洋葱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发行价为 7.5 美元 / 股。上市首日,股价最高达到 11.71 美元 / 股,总市值为 6.47 亿美元。然而,好景不长,在随后的日子里,市值严重缩水,直至如今仅剩零头。
也许,不被资本市场认可,是洋葱走向退市之路的直接原因,对于退市更是市场意料之中的事情,究其根本则是业绩不理想。
财报数据显示,2018 年、2019 年和 2020 年,洋葱集团的净利润分别为 -9475 万元、1.03 亿元和 2.08 亿元,2021 年净利润为 -3.56 亿元,同比变动 269.90%,由盈转亏。洋葱集团的市值目前仅为 2501.8 万美元,进入 2021 上市公司 GMV 增速更是进入颓势。
纵观洋葱从诞生到现如今深陷生死边缘窘境的背后,也映衬着行业的兴衰变幻。
海淘平台这些年生生死死、起起伏伏,有个明显的标志性事件,将行业推向新的高潮。
2019 年,网易考拉以 27.7% 的市场占有率登顶行业第一,超过当时所有新兴的电商平台。这一年,阿里还以 20 亿美元将其收于麾下,更名为考拉海淘。
然而,三年半之后的今天,包括考拉海淘在内的多家海淘平台,在受到经济大趋势的影响后,陷入困境。
除了前面提及的 ” 洋码头欠薪 ” 事件,还有曾经被视为淘宝最大对手的易趣网,也在去年 8 月宣布关停网站所有商品、商铺的交易功能,停止运营;再往前一个月,跨境母婴电商平台蜜芽也宣称,停止 App 服务。
而早在一年前就收到纳斯达克退市警告的寺库,本以为退市在即,但上个月,寺库又宣布其已重新符合纳斯达克的最低股价(1 美元)要求,暂时解除退市危机。随着今年公司股价再度向 1 美元迫近,寺库还能在美股市场 ” 苟活 ” 多久似乎成了一个未知数。
网易考拉也是在公司仅剩下 20 人员工后,消失在阿里最新的财报中。相关数据显示,2021 年,考拉海淘 App 的交易额已不足 30 亿元。
据网经社统计,从 2018 年至 2022 年,跨境进口电商领域共 18 家企业消失,包括走秀网、HIGO、买个便宜货、银河进口车、海天下、佰优购、泰货优品、海草公社、洋货多、象米国际等——大多数还不为人熟知。
几年时间过去,曾经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海淘电商平台,在近半年里纷纷面临困境,而曾活跃在这些平台上,以此为生的买手和代购们也因平台欠薪正等待一个 ” 解释 “。从种种迹象不难看出,估值上百亿的几大海外购平台正集体衰落。
2
洋葱模式饱受质疑
洋葱的溃败更是在很多人意料之中。
” 当身边的朋友圈一天发几十条洋葱卖货信息时,就开始屏蔽了这个朋友,对洋葱的自嗨模式无感。” 这个评价不仅明示洋葱模式的社交属性,也暗示着模式的弊端。
成立于 2015 年的洋葱,商业模式本质是社交电商,不过和拼多多不一样,洋葱平台上消费订单的默认核心来源是 KOC,也就是关键意见消费者。在用烧钱的模式换取大量的用户后,又将重心转移到自有品牌,总体来说,模式是微商加网易严选。
具体解释就是,KOC 通过在朋友圈发布产品信息,分享个人使用感受或消费者的体验进行宣传,一边营销产品,一边收加盟、代理商,赚取 ” 下线 ” 的加盟费,获取更多利益。
所以,在养 KOC 的商业模式里,势必要烧掉大量的钱获客。这与互联网烧钱获客的本质如出一辙,但多了一层收入契约关系。
而这种模式在初期时,规模会呈现逐渐上涨的趋势,在洋葱的财报中,也印证了这一点。据财报显示,2020 年 KOC 规模数量达到 69.14 万,比 2018 年翻了一倍多,而在消费用户规模上,2020 年活跃消费者是 223.95 万,同比 2018 年增长 203.7%。
根据洋葱的官方数据显示,从 2019 年就摆脱了亏损,开始盈利。在电商的赛道里,数据上做到盈利很正常,也很容易,关键的数据是变现能力,也就是 GMV 和营收规模等相关数据,以及未来的可持续性。
财报显示,洋葱集团 2018 年、2019 年、2020 年、2021 年分别实现营收 18 亿元、28.5 亿元、38.1 亿元、25.57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58.3%、33.7%、-32.9%;净利润分别为 -9475 万元、1.03 亿元、2.08 亿、-3.529 亿元。
由此可见,前三年中,洋葱的营收规模迎来较为稳定的增长,但增速成绩仅仅是平均水平,到了 2021 年,迎来了滑铁卢,增速明显下滑的主要原因归结于疫情,因为洋葱是跨境电商,疫情对物流、消费力的负面作用,都会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决策。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经营数据下滑的同时,洋葱的模式也饱受争议。
在某些第三方投诉平台上,不少曾经的加盟商也投诉洋葱集团 ” 所谓的跨境电商,实则变相传销;卖货不是第一位,靠拉人头赚钱才是真。” 这也与曾经的微商模式如出一辙。
不仅如此,洋葱电商还存在被大量投诉的问题。据黑猫投诉显示,截至 1 月 10 日,关于 ” 洋葱 OMALL” 的投诉达到接近 700 条,投诉理由包括违规销售、商品丢失不赔偿、没有保价事项、长期不发货等。
综上来看,洋葱目前已无法自负盈亏,2022 年的财报数据,比 2021 年亏损的 3 亿多会有过之无不及,未来的成长性非常疲乏,退市也是无奈的选择。
3
跨境电商怎么了?
海淘电商平台集体 ” 没落 ” 的原因,也是集结了各类电商的多重难题。
尤其是疫情这几年,物流就受到不小的重创,拿洋码头举例,创始人在公开信中提到,因为用户等待时间拉长而导致订单下滑以及取消订单,是导致平台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较于国内电商平台,海淘物流的时效性本就受限,再加全球疫情的冲击,物流的稳定性都充满不确定性,而物流的稳定性直接影响消费频率和消费意愿,购买的商品长时间收不到货,消费者下单后流失,自然对平台是一种损失。
除了末端物流,供应链问题也在疫情下愈演愈烈。
以采购为例,海淘平台们的渠道能力优势并不明显,尤其是在供应链商家面前的议价能力、供货稳定性方面都不占据优势,导致平台的采购成本会高,再将链条传导至消费者,售卖的价格也会抬高,有的商品甚至自己找海淘比平台要便宜很多。
购物体验不好、价格没有优势,再加上汇率波动等多重因素,造成平台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严重下降,核心需求无法被满足。
而这些问题不仅是在疫情间才凸显,海淘电商竞争到如今的程度,疫情只是将劣势放大出来。
因此,平台们集体在 2022 年大收缩,导火索就是物流供应链出现了问题,直至资金链出现难题,归根结底,背后的原因还是平台的抗风险能力不足,以及在供应链和商品等核心因素上壁垒不强所致。
尽管这些平台们尝试解决、转型,俨然被电商巨头挤压的毫无生存空间。
背靠阿里的考拉海淘专注自营产品的模式,加强对产品质量和供应链的掌控力,在物流、售后等多方面得到补充。
洋码头更是直接入局物流行业。据其官网介绍,洋码头是跨境行业中率先自建国际物流的跨境电商平台之一,借助旗下官方物流贝海国际,与海关全面对接入境包裹信息,大大提高了清关效率。
洋葱集团甚至也在大陆和香港共租赁 67000 平方米、国外租赁超过 41000 平方米的仓库,为了给予消费者较好的物流体验。
但这些都无法阻止一个电商时代的终结,整个跨境电商赛道都进入了大变局时刻。
值得注意的是,海淘电商平台们的衰落,并不代表跨境电商行业衰落。相反,跨境电商行业依旧面临着巨大的机会。数据显示,2022 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达 7.1 万亿元,预计 2022 年市场规模将达 15.7 万亿元。
只是未来,海淘电商的竞争将不在中小玩家的手中,而是综合实力更强的电商互联网巨头们。(灵兽传媒原创作品)
有温度 · 有深度 · 有态度
灵兽传媒旗下公众平台
专注零售 聚焦消费
关注连锁 / 零售 / 电商 / 消费
创业创投 / 资本对接领域
聚焦全球商业创新
精准覆盖中国商业精英人群
入驻头条 / 搜狐 / 企鹅 / 大鱼 / 一点 / 网易 / 百家 / 雪球等平台
E-mail:lingshouke@126.com
更多资讯请访问灵兽网 www.lingshouke.cn
喜欢文章点击” 在看、点赞、分享 “